資源簡介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教學設計模式介紹學生分析:學生對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不了解,有的學生對于什么是“植被”這個名詞不明白含義,因此,教學伊始,從開始引入我國主要植被類型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對教師準備的學習資料觀察、思考、分析與交流等,才能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關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引導,它突出的是解決復雜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素養。核心素養教學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要關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引導,它突出的是解決復雜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素養。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將教學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問題,通過問題解決達成教學目標;在“師生活動”的設計中,要讓教學目標中明確的思想方法與核心素養得到落實。教材分析本章不分節,章標題為“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本章的情感態度目標是本冊教材情感教育的最高層次目標。實現本章的情感態度目標,除了本節的知識內容和活動設計外,本單元第三,第四和第五章的知識和情感內容為本章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本章的“想一想,議一議”欄目,以學生身邊常見的“愛護花草樹木”提示牌中的內容為切人點,引導學生想出一些更精彩的提示語,從而滲透愛護植被的情感和意識。“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是本章的主要知識內容,了解主要植被類型的特點和分布,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為我國豐富的植被類型而自豪。保護植被以保護森林和草原為主,因此,教材呈現了我國植被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人均森林面積少,而且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草原退化、沙漠化現象明顯。 由于篇幅有限,教材中并沒有安排一些具體的事例特別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行拓展。保護植被,最主要的措施是依法保護,并積極開展廣泛而持久的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 但是,并不是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植樹,種草活動,因此,教材安排了“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鼓勵學生從身邊的愛綠護綠入手,逐步形成愛護校園保護環境的情感和意識。本章的課外實踐活動以“參加當地的綠化活動”為題,意在通過具體的行動落實學生“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情感態度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說出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2.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過程與方法】1.運用觀察、比較、調查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2.設計綠化校園的方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了解我國植被的狀況,喚起學生對我國植被的危機感和保護意識。2.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與綠化祖國的活動。教學重難點【重點】1.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和我國植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2.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綠化活動。【難點】1.喚起學生對我國植被的危機感和保護意識。2.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與綠化祖國活動。教學方法閱讀分析、觀察、思考和分組討論。教學準備教師可收集有關各種植被類型的錄像、影片、資料或幻燈片,各國植被分布地圖或數據統計資料。教學過程【教師】[展示]人在綠樹,芳草,鮮花旁行走的圖片。[陳述]花開花落,似水流年。在五彩繽紛的自然界中,植物與我們朝夕相處,如果離開植物我們能不能生活 [提問]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學生】欣賞,思考。依據生活經驗,已有知識,概括總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設計意圖】明確植物的重要性,為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打基礎。【教師】[講述]植物的益處很多,也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護我國的植物資源,需要對我國植被的分布情況做大致了解。【學生】思考。【教師】[展示]本節學習目標及問題:我國有哪些主要的植被類型 你見過哪些植被類型 這些植被又有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教材第133頁的插圖, 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白主學習。【設計意圖】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及其特點。【教師】[展示]通化市白雞腰子國家森林公園主峰半山坡和側峰的圖片。【學生】小組成員交流后,組間交流學習成果。【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觀察、分析與合作的能力。【教師】[提問]這兩個區域分別屬于哪種植被類型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問]在同在一個區域內,為何出現兩種不同類型的植被 【學生】思考,回答。【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的能力。【教師】[總結]在我國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從炎熱多雨的西雙版納到冰天雪地的錫林郭勒草原,不同的氣候,降麗量,土壤等條件決定不同的植被類型。【學生】傾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設計意圖】理解植被類型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保護植被呢?大家知道破壞植被的后果嗎?【學生】思考,回答。【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和相關資料,引導學生發現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展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澇,沙塵暴等現象的圖片.【學生】觀看, 計算,比較,分析,討論。找出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森林覆蓋率低,人均森林面積少,土地沙漠化嚴重。【教師】[展示]橫向比較我國森林覆蓋率,人均森林面積與其他主要國家森林覆蓋率,人均森林面積的圖表;縱向比較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的趨勢圖表。【學生】觀看,思考。【教師】[展示]多幅草場沙漠化的圖片。【學生】小組成員在討論中談出各自的想法。【教師】[提問]從這兩個圖表和圖片中,同學們可以了解到什么 從而又會聯想到什么 【學生】觀看,思考。【教師】[播放]“人類亂砍濫伐”,“北方沙塵暴”,“2010年的洪水造成我市多日停水”的錄像片段。【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展示,進一步明確破壞植被造成的后果。 愛綠護綠,人類責無旁貸。【教師】[提問]這可能只是厄運的開始,也許我們的后代會面臨更大的災難。那么,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么呢 【教師】[展示]幻燈片展示有關法律,法規。【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展示]國家領導人在公園中植樹的圖片。介紹植樹節的節徽.【學生】觀看,學習。【教師】[展示]三北“綠色長城”圖片。【學生】了解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教師】[展示]三北“綠色長城”圖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愛綠,護綠的意識,并能積極參與到植樹造林活動中去。【教師】[總結]我們期待著那一天,到處是綠樹成蔭,到處是鳥語花香。為了明天,為了人類自身,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參加植樹造林,保護好每一片綠葉,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綠意盎然!【學生】解決疑惑,歸納,總結。傾聽,思考。【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鼓勵學生將愛綠, 護綠,種綠的意識升華為行動。【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材第135頁“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后,小組成員勘察整個校園,繪出校園綠化現狀示意圖。【設計意圖】為新課的教學做鋪墊。【教師】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給予設計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園藝知識,收集有關綠化設計的資料,訪問有關人士,參觀附近環境優美的學校社區公園等場所。【教師】公布各小組的設計方案及展示競賽評比標準。【學生】經過商討設計出方案,繪出綠化校園的平面圖幻燈片或模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展示]校園各處景象的圖片。[陳述]在這里,我們汲取知識,增長技能,得到關愛,獲得友情。【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情感課堂。【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教師】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與我們相伴,它們記載右歲月的流逝,見證著我們成長的歷程,讓校園更加美麗是我們共同的心愿。下面就請各組展示你們的設計。請觀看.傾聽各小組的設計。【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校園資料。【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情感。【教師】觀看,傾聽各小組的設計。【學生】各小組展示自己的設計圖與方案。全班學生觀看,傾聽。【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各小組展示設計成果的間隙,大屏幕展示上海世博會,昆明世博會蘇州園林等圖片。【學生】觀看,學習。【教師】點評學生的設計。【學生】各小組根據評分標準對自己小組和其他小組的方案進行評分。【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的再設計提供靈感。【教師】倡導以“愛護植被,綠化校園,參與綠化,建設祖國”校園綠化活動。【學生】小組重新整合設計,計劃組織活動,相互評價,收集多方意見和建議。【設計意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情感和責任感。板書設計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1.草原植被類型2.荒漠植被類型3.熱帶雨林植被類型4.常綠闊葉林植被類型5.落葉闊葉林植被類型6.針時林植被類型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1.不僅人均森林面積少,而且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利用不夠合理,伐優留劣,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的趨勢。2.由于草原的過度放牧,人為的破壞,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嚴重,地表裸露對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構成嚴重威脅。三、從我做起,保護植被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對植被的破壞,節約資源。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和植被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喚起學生對我國植被的危機意識,自覺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也為下一課時打下基礎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相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利用多媒體平臺的特有效果進行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如臨其境般了解各種植被類型,能描述出各種植被類型的特點。通過計算森林覆蓋率和繪制出森林覆蓋率的統計圖和調查當地植被狀況,讓學生直觀了解我國植被破壞的嚴重程度,喚起學生的危機感和保護意識。從而達到學習效果。總之,要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綠色植物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密切關系,破壞綠化,將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窮的災難,自覺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但是,有點不足之處就是,我們鎮也有一、兩小型的花木場,沒有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生的調查也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調查不夠深入,了解當地植被不充分,有條件最好請環保部門給他們作一場報告會,讓學生對綠化概況有個大概認識,對本課時學習與下課時學習效果會更好。在學生認識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觀察、分析和比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明白,在實踐中不僅要能發現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逐步引導學生從積極主動參與綠化祖國活動,時刻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關注家鄉生態環認識到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上來,自覺形成與提高愛綠、護綠的意境變化。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愛護植物和熱愛校園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課前布置了《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準備,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與討論,并設計內容作具體要求,提出評價標準。課后進評獎,把獲獎作品展示出來,并上送一至兩份給學校。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大促進學生學習熱情,也提高了他們的愛綠護綠意識。不過,由于諸多因素影響,每年的“植樹節”活動,上級都沒有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有點不解,老師要把這一節日解釋清楚才好。。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