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模式介紹體驗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感預熱,讓學生達到適度的興奮狀態,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希望參與體驗,在合作互動中潤物無聲,實現知行合一的導行內化效果。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章第3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主要包括“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兩部分,軟體動物比前面學過的環節動物有了更復雜的結構特征,節肢動物作為無脊椎動物的最高等級,通過對它們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識做好鋪墊;通過分組觀察縊蟶的內部結構解剖圖、昆蟲標本的外部形態結構,提高學生觀察、判斷、推理及科學實驗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明什么是軟體動物,概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觀察蝗蟲的外部形態,概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學習觀察、歸納、描述及生物分類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辨證認知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重點】1.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動物呼吸等結構特征。教學過程【教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學過的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各有什么特征?【學生】指定四位學生每人講一類動物特征,別的學生修正或補充。【設計意圖】這部分目的是讓復習已學知識,為新要學習的知識做好準確,體驗在修正中學習的過程。【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類比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更為復雜的動物,讓我們先來猜個謎:“沒有手,沒有腳,背著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縮到房里頭”。【學生】參與猜謎。【教師】好聰明,謎底:蝸牛。那像蝸牛這樣,貝殼內身體非常柔軟,稱之為軟體動物。同學們想從哪些角度學習這一類動物呢?【學生】依據前面學習的四大類群動物,分析推理,并表述。【教師】修正給出:形態、結構特征及人類的關系。【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宏觀上明白我們下面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展示“縊蟶的內部結構”圖片,講解縊蟶的內部結構解剖圖。【學生】參與識圖學習,識記。【教師】請同學們思考:貝殼的作用是什么?縊蟶靠什么結構運動?縊蟶靠什么結構呼吸?縊蟶如何獲取食物?【學生】小組討論,每個小組給出一個最佳回答。【教師】修正學生的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出合理的描述:貝殼對柔軟的身體起保護作用;縊蟶靠足緩慢運動;用鰓呼吸;合理推測縊蟶在吸水和排水過程中攝取食物。【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習慣和能力。【教師】除了縊蟶,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屬于軟體動物?展示其它的軟體動物,請同學們試著歸納軟體動物的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教師】修正學生的回答,修正并板書線形動物的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大多用鰓進行呼吸。【教師】軟體動物比環節動物、線形動物、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復雜在那里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修正: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結構更為復雜,出現了運動器官足;及用鰓進行呼吸。【設計意圖】比較學習,體驗動物進化過程中結構的向復雜演化。【教師】利用圖片講解軟體動物的用途,總結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整理寫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的三個方面內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表述,提高描述能力。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一類更高等的動物是動物界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已知種類有100多萬種,占整個已知生物種數的75%,它們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呢?【學生】容易答出:節肢動物【教師】展示節肢動物標本,引導學生欣賞常見節肢動物標本,并注意觀察各動物的特征【教師】引導觀察節肢動物的外部形態,思考它們如何運動、呼吸?引導流程1身體的體型 2頭部的結構和作用 3胸部的結構和作用 4節肢動物如何呼吸的呢 【學生】學生按流程逐一觀察解決,將觀察到的思考到的試著描述并記錄在本子上。【教師】教師給予巡查幫助,并組織全班交流,適時引導、修正,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設計意圖】學生體驗運用觀察法研究動物,并訓練表達描述的能力。【教師】以蝗蟲為例,為學生給出合理的描述及相關概念: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頭部有感覺和攝食作用,有一對觸角,三個單眼和一對復眼,口器用于攝食;胸部運動,三對足跳躍,兩對翅飛行;觸、角和足等是昆蟲的附肢,分節;體表有氣門(位于腹部),用于呼吸;體表有外骨骼。【設計意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的學習品質。【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附肢分節對于昆蟲有什么意義?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學生的回答,附肢分節,出現了關節,使昆蟲的運動更加靈活,活動范圍更加廣泛,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敵。外骨骼是保護自己的“盔甲”,還能起到防止體內水分蒸發。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因此昆蟲在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幾次蛻皮。給學生看蟬蛻的過程。【教師】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思考下別的節肢動物。每個小組給出對整個節肢動物的特征的描述?【學生】小組協作完成并展示。【教師】修正學生的回答,由于節肢動物的各類太多,學生給出的有些特征不中節肢動物共有的,板書節肢動物的特征: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有分節【教師】為什么我們不能過細的列出節肢動物的特征,就是它們的各類太多,還可分為不同的綱,展示節肢動物的分類。蝗蟲屬于哪一綱?【學生】思考回答昆蟲綱。【教師】同學們還見過哪些昆蟲?能不能總結描述下昆蟲的基本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頭上兩根感覺須,兩對翅膀三對足;身體分為頭胸腹,里頭是肉外是骨。【設計意圖】學習知識的同時體驗知識的得出。【教師】利用圖片講解節肢動物的用途,總結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整理寫出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的內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表述,提高描述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的有益和有害性。【教師】請同學們回憶復述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并進行綜合分析比環節動物在結構上更復雜的變化?【設計意圖】小結本節課,分析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在結構上的變化,并體會它們在進化上的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化,為今后學習生物的進化打基礎。教學反思本節課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觀察法和分析-歸納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和分析、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分組探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間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