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設計模式介紹體驗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感預熱,讓學生達到適度的興奮狀態,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希望參與體驗,在合作互動中潤物無聲,實現知行合一的導行內化效果。教材分析本節內容《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本節的知識點包括以下四點。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三:細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四: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本節知識結構并不復雜,但是從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體驗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2.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3.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食品腐敗的原因,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教學難點】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教學準備課件、圖片、資料等素材。教學過程【教師】復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與人類的關系呢?【學生】回憶前三節所學,回答。【教師】細菌、真菌對人類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價值呢?你能舉例說明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 我們可以避害用利讓細菌真菌為人類造福,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圖片展示細菌真菌在制作食品、藥品等方面對人類有益的例子。為什么我們可以利用細菌、真菌制作食品呢?哪些食品是利用細菌真菌制作的呢?【設計意圖】復習前科學知識,引出新要學習的目標,通過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通過對簡單問題的思考,交流,導入本節課的學習。【教師】展示酵母菌發酵裝置,和學生討論:這現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學生】結合呼吸作用的知識思考作答。【教師】給出發酵的概念:細菌和真菌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質并產生少量能量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如果在瓶中不加入糖或者加入糖后將瓶放進冰箱里低溫保存,還會出現以上現象嗎?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面包或者饅頭是松軟多孔的呢?為什么制出來的面包或饅頭沒有酒味?【學生】小組討論依次完成,每小組展示的回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制作饅頭以及制作啤酒時都會用到酵母菌,但它們的原理一樣嗎?【學生】小組討論依次完成,每小組展示的回答。【設計意圖】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合作討論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教師】還有哪些菌種也像酵母菌一樣有發酵現象呢?引導小組繼續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言。【學生】由生活經驗為依據,思考表述。【教師】將學生的答案簡單寫在黑板上,回答的學生多了,就會產生許多條生活中的發酵現象。并給出課件,讓學生修正自己的回答里,菌種和對應的例子是否正確?【學生】逐一修正,建立常識。【設計意圖】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細菌、真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分享成功的喜悅,活躍課堂氣氛。在合作討論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回家可不可以做一碗米酒給人家喝?【學生】(一定)可以。【教師】知道制作流程不?別做成酸酒或怪味酒了。引導學生學習米酒的制作流程。【學生】學習記憶制作流程。【教師】現在可不可做?【學生】(自信)可以。【教師】做成了記著也帶點讓老師也嘗嘗。【設計意圖】輕松幽默的氛圍中學習米酒的制作流程,并喚醒學以致用,服務他人的責任和自豪感。【教師】我們知道食品腐敗的原因是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造成,那么如何防止食品腐敗,保存食品呢?組織學生學習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請同學們思考防止食物腐敗原理是什么?【學生】思考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如何才可殺死或抑制生長和繁殖?【學生】思考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用課件展示巴氏消毒法、高溫消毒、脫水法、腌制法、滲透保存法、曬制與煙熏法、真空包裝法等食品的保存的方法。【設計意圖】建立食品的保存的常識。【教師】除了上述方法,你還知道那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學生】思考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補充給出防腐、射線、冷凍法、冷藏法。【設計意圖】拓展知識,建立食品的保存的常識。【教師】聽說過抗生素嗎?知道抗生素是怎么來的嗎?講述抗生素的產生、作用和發現過程。【學生】聽講學習。【教師】現在請同學們下定義:什么叫抗生素 除青霉素外你還知道哪些抗生素 說一說它們主要殺滅哪些或抑制哪些細菌 【學生】小組合作,每小組給出一答案。【教師】評價并修正。現在很多專家呼吁不要濫用抗生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并修正: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抗藥性、過敏反應、二重感染等。因此同學們要辨證的看待科學技術,更好的為人類所用,現在利用轉基因技術,大腸桿菌就可生產能降低血糖的,原來只能在動物體內產生的胰島素。【教師】人們還可把細菌在分解過程中的其它產物進行應用,展示利用桿菌、甲烷菌產生甲烷及利用細菌真菌等污水處理。【學生】聽講學習。【設計意圖】拓展知識,教會學生辨證的看待科學技術。【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知識。并提醒回家給家人制作米酒,梳理下流程。【設計意圖】養成學習過程中小結整理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習題鞏固】完成教材87頁練習題。教學反思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生物知識及技術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意識。 因此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力求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以及學習資源的限制,可在課前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向父母老師請教等途徑收集各種食品的制作方法,豐富課堂教學資源。課后鼓勵學生深入生活,親自動手實踐制作米酒,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和深化,加強理論聯系實際。達到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