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設計模式介紹體驗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感預熱,讓學生達到適度的興奮狀態,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希望參與體驗,在合作互動中潤物無聲,實現知行合一的導行內化效果。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關于生物的分類,課程標準中有關的具體內容標準定為“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意在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而不是對生物進行屬或種水平上的鑒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嘗試對常見植物進行分類的活動中,對植物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本節的內容體現了人們對科學概念的一個動態認識過程和嚴謹的思維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佳素材。在教學中,通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優化課堂結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口,把知識的傳授優化成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2.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3.概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如藻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4.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并初步體驗生物分類在科學探究和社會生活中的意義。【教學重點】1.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2.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類方法。【教學難點】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準備】課件、圖片、資料等素材。教學過程【教師】從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買一瓶醬油的例子切入,讓同學思考來到超市用什么方法可最快找到想買的東西?以及超市將商品分類的目的,體會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什么樣的分類活動?【學生】體驗分類方便我們在多種多樣的信息中更容易地找到我們所要的信息。【教師】分類的前提必需是需要分類的物品種類繁多,例如,自然界中的植物約有50萬種,動物約有150萬種,微生物有10多萬種。生物約有210多萬種。如此多的生物我們很有必要將它們進行分類,那么,生物是怎樣被分門別類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設計意圖】由日常體驗導入,引出要學習的目標,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教師】如果想要了解菜粉蝶的生長發育和行為,你將從下列幾本書中選擇哪一種?能說一說理由嗎?【學生】思考回答。(看著圖片,一般都能答對)【教師】我們嘗試通過分類逐級縮小范圍,引導學生對六種植物進行縮小范圍分類。【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方法和依據。【教師】用課件引導探究,引導流程:觀察這六種植物,這些植物都有種子嗎?【學生】思考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引導學生將六種植物分成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兩類。【學生】觀察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引導學生將六種植物分成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兩類。所有孢子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學生】觀察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引導學生將六種植物分成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兩類。所有孢子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學生】觀察作答。【教師】評價并修正,講解說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但根是假根,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引導學生將三種孢子植物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的種子里面的子葉片數一樣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玉米種子有一片子葉,而菜豆種子有兩片子葉。【教師】評價并修正,引導學生將兩種種子植物現分類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植物的葉脈都是一樣的嗎?展示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尋找葉片上的奧秘,通過觀察葉片上的脈絡。【教師】講解給出網狀脈和平行脈的概念。我們成功的完成了對腎蕨、葫蘆蘚、油松、玉米、向日葵、水綿的分類。【設計意圖】學生參與了整個分類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分類的體驗。【教師】請同學們說說我們對植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學生】會給出幾種答案:按生活環境;按對人類的用途;按有無種子等。【教師】由于分類的依據中包括人為確定的依據,所以學生的答案應該都是正確的。不過人們對植物進行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保護和利用生物資源,所以分類必須體現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因此植物學家對植物進行分類的依據是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同學們可不可以將我們剛才的分類過程和方法用合式的形式寫出來?【學生】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分類的模型。【教師】走動給學生以指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表達,提高能力。【教師】學生們都不容易寫合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學生們都動手試著表達了,教師要給學生給以鼓勵和認可。課件展示合理的檢索圖。【學生】體會合理表達的重要性,自省自己表達能力的不足。【設計意圖】學習的同時自省自己表達能力的不足,提醒學習的自覺意識。【教師】上述各類植物都屬于同一分類等級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修正給出:不屬于。你能否把上述植物的所屬類群按一定順序(如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學生】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教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們這樣排的理由?【學生】思考表達。【教師】修正并評價,讓學生明白: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壽命長;在孢子植物中,植物由無根、莖、葉的分化進化到有根、莖、葉的分化;在種子植物中,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對其起了保護作用,因此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增強了,所以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低等。【教師】動物如何分類呢?用課件講解動物分類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如魚類、鳥類哺乳類等)及分類的依據。【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知識。本節課同學們的收獲是什么?【學生】回憶表達。【設計意圖】養成學習過程中小結整理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習題鞏固】完成教材100頁練習題。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對分類進行嘗試,側重于分類技能的掌握,就知識而言可以說這節課既是對以前所學內容的總結,也是本章后面知識的基礎。我注意到在教參建議里,本節課設計應是2課時,利用的是“生物分類”的活動來培養學生分類的技能,而“生物分類”目的是“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所以,盡管生物教學均存在課時不足的問題,但必須壓減本課時為1課時。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仍大膽的將植物、動物的進化規律作為貫穿課堂的第一主線。我對教材的處理方法,也引起了聽課老師們一些褒貶不一的爭議,但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才能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興趣盎然的投入課堂的討論學習中,才能讓學生在體驗探究的樂趣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