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教學設計模式介紹體驗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感預熱,讓學生達到適度的興奮狀態,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希望參與體驗,在合作互動中潤物無聲,實現知行合一的導行內化效果。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2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它的社會、經濟、文化價值,無時不在宗教、藝術、文學、個人興趣與愛好中得以反映,它在維持氣候、保護水源、土壤和維護正常的生態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教材你介紹了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面,同時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2、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涵義,能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民族自豪感,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生物的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2、理解基因多樣性。【教學難點】理解基因多樣性。教學準備課件、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收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教學過程【教師】復習:1.生物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哪七個等級?2.生物種類最多、共同特征最多、親緣關系最遠的分別是那個生物等級?3.雙名法是誰創造的?命名規則是什么?4.哺乳動物、魚、脊椎動物、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單子葉植物分別屬于哪個生物等級?【學生】回憶前節所學,回答。【教師】標準提示:語言簡練清晰,聲音洪亮,抓住重點,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同學們注意到它們都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把這叫生物多樣性,當然在生態學上,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指多種多樣的生物,那指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生態學上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同層面。【設計意圖】復習前科學知識,通過對簡單問題的思考,交流,導入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引出新要學習的目標。【教師】生物的多樣性側重于哪個字?【學生】回答:多。【教師】認可學生的回答,講解:生物多樣性最基本的層面就是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展示目前已知的生物種類表,引導學生分析:1.自然界生物的種類到底有多少種?【學生】統計世界已知種數欄數據,并回答。【教師】2、表中所列的是全部生物嗎?除表上列舉的生物類群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生物類群?【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學生的回答,講述讓學生知道:最大的生物類群細菌和真菌、病毒、藻類植物和無脊椎動物表中沒有列出來,而它們包涵的物種數遠遠多于上面的統計。【設計意圖】運用統計學方法,學習歸納總結,建立自然界的生物種類是豐富多樣的認知。【教師】3、表中我國哪一類生物占世界百分比最高,哪一類相對較少?4、根據以上數字估計,我國生物資源的情況?【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評價并修正學生的回答,板書一、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學生一起完成下面我國生物多樣性特點的認知: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植物中位居世界第三的是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動物中位居世界前列的是魚類、鳥類、哺乳類,相對較少的生物種類是爬行動物。【設計意圖】認同我國是被世界公認為生物種類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建立國家自豪感。【教師】剛才我們了解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什么因素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呢?【學生】思考并自由回答。【教師】不評價,展示不同生物和同種生物不同個體的圖片,講述:決定它們性狀的基因是不同的。一個物種就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能不能做為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層面?【學生】回答:能。【教師】板書二、基因的多樣性。講述,建立基因多樣性的認知:生物的各種特征主要是由DNA分子上的遺傳信息控制的;“基因”是指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一種生物體的全部基因構成一個豐富的基因庫。【學生】整理記錄。【教師】課件展示1、7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在中國找到了他們所需的野生大豆,并引進到美國,與當地大豆品種雜交,培育出一大批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使美國從大豆進口國一躍成為最大的大豆出口國。2、中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來的雜交稻新品種,使中國的水稻產量大幅提高,每年增產的水稻足夠三個澳大利亞國家的人口吃一年。請同學們思考上述兩個材料能說明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修正并評價學生的回答,歸納講述上學生知道,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再好的科學家沒有豐富的物種和基因資源也無法完成品種的選擇和培育。理解基因多樣性喪失的危害。【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講述生物多樣性還包涵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也就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展示森林生態系統的圖片,和學生討論其特點和作用。【學生】觀察思考學習,了解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之多,理解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知道森林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肺”“綠色水庫”。【教師】展示各種生態系統的圖片,和學生討論這些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作用。【學生】觀察、思考、聽講學習。【設計意圖】了解地球上多樣的生態系統。【教師】請同學生回憶學過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構成這些生態系統的成分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并引導學生明白: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構成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里一定含有基因多樣性。板書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三北防護林早期采用的樹種大多數是單一的楊樹,飽受天牛星肆虐之苦:蟲害嚴重地區樹木被蟲蛀的千瘡百孔,樹木大面積死亡。為什么樹種單一的人工林場容易發生嚴重的蟲害呢?【學生】小組討論,每一小組給出一個最佳回答。【教師】評價并引導學生明白: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的結構就越復雜,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就越強。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呢?下一節我們將繼續探究學習。【設計意圖】回應教材的開始,進一步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引出后面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節知識。【設計意圖】養成學習過程中小結整理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習題鞏固】完成課件中1-5道練習題。【課后任務】收集我國特有的、你最感興趣的2種珍稀動植物的圖文資料,帶到下節課堂交流。【設計意圖】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并為下節教學做準備。教學反思本節課教材內容簡單,教學時著重資料分析,讓學生體驗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