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溶解度教材來源:初中九年級《化學》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內容來源:初中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主 題:溶解度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能舉例說明結晶現象。2.教材分析本課題分為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活動與探究”引出飽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學生分析討論理解了飽和溶液的兩個前提條件,會判斷某物質的溶液是否飽和,最后分析總結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條件。第二部分通過討論與探究引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對大小,再以一個活動與探究繪制溶解度曲線,鞏固和應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討論引出了氣體溶解度的概念。3.學情分析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在上一課題中,已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質放到溶劑中時的一些情況。但是不是所有物質都能溶解于水呢 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質呢 本課題就要研究物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問題。目標通過氯化鈉的溶解實驗,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氯化鈉、硝酸鉀溶解實驗,舉例說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通過觀看冷卻熱的硝酸鉀溶液演示實驗,描述結晶現象;4、通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實驗探究,建立溶解度的概念;通過小組討論,說出從溶解度曲線中獲得的信息。評價任務1.檢測目標1的評價任務有:觀看氯化鈉、硝酸鉀溶解的實驗動畫,完成教材實驗9-5、9-6的表格。歸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小組討論總結飽和溶液轉化成不飽和溶液的兩種方法。檢測目標2,3的評價任務有:觀看硝酸鉀溶解的演示實驗,描述結晶的過程。閱讀教材海水曬鹽,小組討論氯化鈉如何從海水中結晶出來。總結飽和溶液轉化結晶的方法。檢測目標4的評價任務有:質疑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水中氯化鈉、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用什么表示?討論歸納溶解度概念和它的四要素。檢測目標5的評價任務有:出示溶解度表格和溶解度曲線,小組討論可以從中獲得哪些信息?老師引導,加強理解。教學過程復習導入1、出示所講課題和學習目標。提問:什么叫溶液,舉例說明什么是溶質,溶劑。學生回答,(可以集體回答,也可以指2名同學回答)有不完善之處,老師及時引導。2、引導學生思考: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水)中,能無限制地溶解溶質嗎?便于學生理解,舉食鹽水為例,具體說明:溫度不變時,向20毫升水中不斷加入食鹽,玻璃棒攪拌,食鹽會一直溶解嗎?通過實驗證明。 二、講授新課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小組交流探討飽和溶液的概念,最后觀察氯化鈉溶解演示實驗(或氯化鈉溶解的實驗圖片),至氯化鈉有剩余,沒有溶解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一定溫度時,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溶質是有限度的。而這種狀態就叫此溫度下,一定量水中,氯化鈉達到飽和狀態,即形成此條件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強調一定溫度時,一定量水中)。組織學生總結飽和溶液的概念,并與課本飽和溶液的概念進行對比,增進理解。提問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達到飽和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講解。(檢測目標1)繼續播放實驗圖片:加水,原來剩余的氯化鈉固體溶解,引導學生得出:一定溫度下,溶劑越多,所能溶解的溶質也越多。而此時就形成了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檢測目標1)提問:飽和溶液向不飽和溶液轉化通過什么方法實現?學生很容易就知道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通過增加溶劑可以轉化為不飽和溶液。(檢測目標2)學生觀看老師演示硝酸鉀溶解實驗,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取一鑰匙硝酸鉀加入水中,震蕩,硝酸鉀部分溶解問:此時得到的是什么溶液?如何判斷的?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到什么現象,此時又是什么溶液?說明飽和溶液向不飽和溶液轉化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繼續加入少量硝酸鉀,觀察現象,此時是什么溶液?組織學生完成以一系列的問答,歸納出溶劑的量一定時,溫度越高,溶質溶解的越多。加熱可以是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檢測目標1和2)冷卻,觀察現象思考此時的溶液屬于飽和還是不飽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觀察的實驗現象和理解描述什么是結晶,并與課本上的闡述對比,加深理解。有硝酸鉀固體沒有溶解 ,是飽和溶液,從而使學生總結通過冷卻(降低溫度)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檢測目標1、2、3)提問:想得到結晶有什么方法?學生從硝酸鉀冷卻有晶體析出知道通過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可以結晶。還有什么方法?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35海水曬鹽,分析得出結晶的另一種方法:蒸發溶劑。此時得到的為何種溶液,由此引導學生得出蒸發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檢測目標2、3)回顧氯化鈉和硝酸鉀溶解實驗,總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加深理解。(檢測目標2)質疑: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水中氯化鈉、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用什么表示?組織學生討論歸納溶解度概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此過程中對溶解度的四要素進行強調。然后對照課本,揭開溶解度概念的神秘面紗,通過四道判斷增強概念理解。(檢測目標4)溶解度曲線。 師:用多媒體展示固體溶解度表格。 生:說出從表格中得到的信息,進行提問。(即使是老師認為再簡單的問題,在學新課時都不要代替學生回答。)師:用多媒體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討論: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有什么規律?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 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檢測目標5) 三、課堂小結:有疑問的地方相互探討或請教老師。四、達標檢測: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檢測目標1)A.濃溶液B.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C.稀溶液D.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對于大多數固體溶質的不飽和溶液,要使之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入該溫度下相同溶質的飽和溶液;④加入該固體物質,其中正確的方法有( )(檢測目標2)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④判斷正誤:(檢測目標4)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鈉,所以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在10℃時,燒杯內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銨,所以硝酸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鉀,所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75g。( )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鉀,所以硝酸鉀在這溫度下的溶解度是124。4. 20℃時,將m的溶液蒸發10g水后,析出2g晶體,又蒸發30g水后,析出晶體6.6g,則20℃時,m的溶解度為( )(檢測目標3、4)A.12g B.22gC.33g D.無法計算5. 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檢測目標5)A.甲物質的溶解度最大B.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C.乙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溫度升降而變化D.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