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制取氧氣【學習目標】1. 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檢驗及操作的注意事項。2.知道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3.認識催化劑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錳在分解過氧化氫反應中的催化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學習重點】實驗室制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學習難點】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學準備】1、教材中[實驗2—5]、[實驗2—6]以及“活動與探究”的實驗儀器;2、教學過程所需的投影片;3、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教學過程】【知識過渡】1.上一節課我們用到的氧氣,你知道它們是怎么來的嗎?2.既然氧氣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們怎樣才能制取氧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這個問題來進行學習和探究。一.氧氣的實驗室制法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 或氯酸鉀和高錳酸鉀、( 色液體)( 色固體) ( 色固體)( 色固體)2.反應原理(反應文字表達式):(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二氧化錳)過氧化氫 水 + 氧氣(H2O2) (H2O) (O2)(二氧化錳)(2).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 + 氧氣(KMnO4) (K2MnO4) (MnO2) ( O2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反應文字表達式:氯酸鉀 氯化鉀 + 氧氣(KClO3) (KCl) (O2)3.制取裝置(1) 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的裝置.實驗操作步驟: ( 固液型)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先在錐形瓶底部加入二氧化錳然后由漏斗加入過氧化氫③收集氧氣: 排水法 (氧氣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氣法 (氧氣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2)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的裝置(固固加熱型或固體加熱型)實驗步驟:(7大步)查、裝、定、點、收、離、熄 (諧音:茶莊定點收利息)【想一想】收集氧氣除了用排水法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用此方法收集氧氣時,應注意什么問題?4.氧氣的驗滿與檢驗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則已收滿一瓶氧氣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則已收滿一瓶氧氣二、相關概念1.催化劑(或觸媒):在化學反應里能_______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____和________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想一想】催化劑是否只能加快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3.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應。用式子表示為: AB A+B三、氧氣工業制法(物理變化)1.原理工業上制氧氣是以 為原料,利用氧氣和氮氣的 不同,采用 的方法得到氧氣的。這一變化是 變化?2.過程加壓降溫 蒸發 氮氣(先蒸發)空氣 液態空氣 液氧氧氣 貯存在藍色鋼瓶里【想一想】上述分離過程中發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歸納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自己試著總結一下:【隨堂訓練】(點燃)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填序號,下同)只屬于氧化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點燃)① 鎂+氧氣 氧化鎂② 乙炔+氧氣 二氧化碳+水(通電)③ 堿式碳酸銅 加熱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④ 水 氫氣 + 氧氣2、下列關于催化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過氧化氫制氧氣時,只能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B、二氧化錳只能用作催化劑C、催化劑只能加快其他物質的反應速度D、加入催化劑,過氧化氫發生分解反應的溫度降低并且放出氧氣的速度增大3、下面是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裝藥品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加熱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C、剛有氣泡從導管逸出時,便立即收集氣體D、實驗完畢,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板書設計】 課題3 氧 氣 制 取一.氧氣的實驗室制法1.利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實驗原理:過氧化氫──→水+氧氣催化劑: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變化。2.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入藥品;3.固定在鐵架臺上;4.加熱;5.收集氧氣;6.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7.停止加熱。(3)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4)收集氧氣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氣法、排水集氣法。(5)集氣瓶驗滿的方法:二、相關概念1.催化劑2.分解反應三、氧氣工業制法【課后反思】在本課題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實驗的實際操作演示與多媒體課件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真實、客觀地看到實驗過程,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在討論、分析實驗時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反復觀看實驗過程。運用這種方式能夠彌補傳統授課中無法重復實驗的缺點,在增強觀賞性的同時又不失客觀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