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名 燃燒與滅火學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燃燒的條件。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愛護環境、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措施 教學重點:探究燃燒的條件、了解物質完全燃燒的意義。 教學難點:形成科學是一把雙刃劍,要用其利,避其弊的意識。 教學方法:指導探究法、引導討論法、演示法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觀察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酒精、棉手帕、坩堝鉗、火柴、燒杯、酒精燈、蠟燭、白瓷板等。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多媒體教學環境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一、導課:二、新課教學 1、認識燃燒的特征 出示圖片:燃燒的火焰 教師:看到了熊熊的火焰,大家會想到燃燒,那么大家能說出一些生活中的燃燒事例嗎? 學生積極舉手回答。 教師:燃燒既能造福人類,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為了使燃燒更好的為人類造福,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燃燒與滅火。 板書:燃燒與滅火二、新課教學 2、認識燃燒的條件 教師設疑:你了解燃燒的特征嗎? 視頻:硫磺、紅磷、鐵絲的燃燒。教師:大家能歸納出這些物質燃燒時的共同特征嗎? 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板書:燃燒的定義: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3、認識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 教師設疑:你了解物質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嗎? 學生探究燃燒的條件: (1)、出示幻燈片: 思考下列問題,試著總結出燃燒的條件。 ①將分別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哪個能被點燃? ②用透明玻璃杯罩住燃著的小蠟燭,小蠟燭能長時間繼續燃燒嗎? ③一根小木條和一小塊煤,哪個比較容易被點燃? (2)、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3)、小組派代表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燃燒的條件:①物質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與O2接觸;③溫度達到可燃的著火點。 教師:你能用燃燒的條件解釋下列問題嗎? 思考1:白磷的自燃實驗(圖片)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引導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 思考2:物質的點燃方式 (圖片) 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燒不壞的手帕 學生觀察現象并用手摸燃燒過的濕手帕。 教師:手帕為什么燒不壞呢?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作出合理解釋。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三、練習與實踐: 請選一個正確答案: 1、紙比煤易點燃的原因是( ) A、紙比煤接觸空氣面積大 B、紙比煤的著火點高 C、紙比煤的著火點低 D、紙比煤的密度小 2、將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不易繼續燃燒,原因是( ) A、火柴梗溫度達不到著火點 B、火柴梗的著火點高 C、火柴梗潮濕,不易繼續燃燒 D、火柴梗接觸的氧氣少 請回答 3、使可燃物完全燃燒放熱多,能減少污染,你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可燃物完全燃燒的事例嗎?教師小結: 燃燒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使燃燒更好的為人類造福,就需要掌握燃燒的條件。同時促進可燃物的充分燃燒,從而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當然燃燒也可能會引發火災甚至爆炸,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爆炸及滅火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