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取氧氣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7-41頁“制取氧氣”。背景分析:《制取氧氣》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練習了實驗基本操作后接觸到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更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新物質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2) 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重點:氧氣制法的探究教學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空氣中約有1/5體積的O2,但在許多情況下需要較純凈的O2,如何獲得的呢?投影出示圖片1:人和動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投影出示圖片2:工業上用的氧氣鋼瓶師引入:自然界獲取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實驗室中怎樣獲得少量的O2 學生猜想,暢所欲言學生觀看思考 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引導)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探究這一問題。參照教材P37圖2—14,說出儀器名稱和用途,觀察藥品顏色 思考回答組內交流 明確學習導向。與已學知識相銜接,為探究新知識作準備。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課件展示)內容實驗編號現象原因快慢①過氧化氫溶液 ②單獨加熱過氧化氫溶液 ③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學生按表格內容做好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組的團結協作精神。展示提高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結果。(設問)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為什么總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小組討論交流。 培養合作意識,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評價)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贊許和鼓勵,并得出初步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的速度。 學生相互評價。 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雙氧水 水+氧氣發生裝置的選擇:反應物狀態、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水溶性、密度 小組討論交流 增強學生合作意識(設問)二氧化錳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性質是否改變了呢?用過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讓我們一起完成【實驗2—6】。 先預測,后實驗并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 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歸納)從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在反應中表示方法(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例舉生活中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 表述實驗現象,找出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加以領悟觀看,思考 分析歸納出科學的結論。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展示提高 (設問)實驗室還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氣嗎?此處增加【實驗2-7】的實驗如: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思考討論 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室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觀察并思考:1、上述實驗中,使用了哪些儀器? 2、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O2能用此裝置嗎? 學生分析、比較、交流,A:固熱型制取氣體 B:固液常溫型制取氣體 C:難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氣大E:密度比空氣小 師生共同歸納規律 指導學生尋找規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梳理整合 自我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驗,并相互交流 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診斷評價 一組習題(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補救) 學生獨立完成,核對答案,互相糾錯 強化學習情感,及時反饋矯正氧氣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觀察實驗和進行簡單實驗操作的技能。《課題3 制取氧氣》這是學生學習化學以來遇到的第一種氣體的制取,知識點上是空白,使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對實驗裝置制取氣體的方法進行拓展歸納,激發學習積極性。為此后系統的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產生氧氣原理的分析,采用三組對比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產生氧氣的物質以及二氧化錳對反應速度的加快作用。在觀察實驗事實的前提下,經過分析、推理形成有關概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由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這一性質,在課堂中很難通過實驗的探究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 所以在本堂課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結合,基本操作與具體實驗結合, 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體驗成功的愉悅。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