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課題3 制取氧氣——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教學分析教材分析1.實驗2-5、38頁的“探究”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同時介紹了催化劑。催化作用雖不是重點,但卻是教學的難點。2.由于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時,需要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因此在這里介紹催化劑和催化作用。3.分解反應的概念可以在幾個制取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后引出,并注意跟化合反應相對照,找出二者的區別。4.氧氣的工業制法主要是分離液態空氣。液態空氣的分餾應屬于物理方法,全過程很少涉及化學變化。在本課題中教材把這部分內容作為資料供學生閱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概述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實驗用品、過程、現象、原理、注意事項等。2.概述催化劑的作用和性質。3.運用分解反應的概念,判斷反應的類型。4.知道工業上大量制取氧氣的方法。5.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6.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過程與方法1.利用多媒體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演示實驗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并增強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思考分析,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3.閱讀資料,了解工業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氣。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2.分解反應的概念。難點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學流程【前置補償】如何檢驗一瓶氣體是氧氣? 。【課內探究】【寫一寫】觀察右圖,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想一想】實驗裝置中,哪部分是氣體的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的收集裝置?一、實驗裝置 1.發生裝置實驗室可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如何將儀器組裝成一套合理的實驗裝置呢?儀器組裝的原則是 , 。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把導管的一端浸在 中,兩手緊貼容器的 壁,可觀察到導管口有 產生。原理:升高溫度,使試管內空氣受熱 。易出錯的地方:要用酒精燈火焰的 對準藥品部位加熱;試管口要 試管底部(防止 使試管炸裂);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約 處;試管內的導管 可,(便于 );管口要放一團 。(防止加熱時 進入導管)2.收集裝置(1) 法(氧氣 溶于水)。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時,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氣體 。什么時候開始收集?當氣泡 放出時,就可以收集了。當集氣瓶中的水排完,水面上有氣泡出現時。證明已收集 。實驗結束時為什么要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先 ,后 ,防止 ,使試管炸裂。(2) 法(氧氣密度比空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 ,若木條 ,證明已收集 。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排水法優點:收集的氣體 ;便于觀察氣體 。【找一找】1.找出下列制氧氣操作中必須遵循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的“原因”。注意事項 原因 答案欄1.先均勻加熱試管 A.防止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1與2.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B.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 2與3.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C.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 3與4.先移導管后熄酒精燈 D.防止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炸裂 4與5.氣泡連續時方收集 E.防止反應物粉末進入導管 5與【排一排】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有如下操作步驟:①裝入藥品②固定試管,使試管略向下傾斜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④預熱并加熱⑤收集氧氣⑥熄滅酒精燈⑦從水槽中取出導氣管。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填標號): 。二、實驗原理寫出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并在相應物質下方注出其化學式。反應物狀態為 ,反應條件為 。【畫一畫】繪制本課題的智慧樹ABCDEF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