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元 素課標分析課標要求變化不大,但對于記住并能正確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等內容,傳授識記性內容,就難免會落人枯燥的教學中,因此需尋求突破和創新。掌握豐富、靈活、基礎、求創新的要點,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對變動的要求“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是為教材下一單元“自然界的水”提供理論依據并做好鋪墊。所以應該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對規律的掌握。教材分析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課便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做到會寫、會瀆、會用。教材編寫“元素周期表簡介”,目的在于讓學生比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并確認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元素等信息即可,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方便。教法分析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并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元素符號的教學要注意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卡片問答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法分析善于記憶,積極記憶,結合熟悉的實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進一步發散。教學目標1.了解元素的概念,統一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通過微觀想象、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通過元素卡片問答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素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信息。4.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元素概念,元素符號。難點:元素概念。教學設計教學準備多媒體,元素符號的卡片等。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故事引入:神話傳說中埃及女王的皇冠上鑲嵌著一顆珍珠,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女王準備將其獻給要攻打她的羅馬大帝安東尼。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女王的妹妹派她的女傭將珍珠偷去。女傭怎么也不承認她偷了珍珠,侍女正要對那個女傭進行搜身,女傭突然將手里的一個東西放進嘴里,一仰脖子咽進了肚子里。侍女將女傭拖到女王面前稟報說:“女王陛下,她將珍珠偷了去,并在我要搜查時將它吞進了肚子里,請陛下下令把她的肚子剖開。”正好在這個時候,女王的妹妹走了進來,她對女王說:“姐姐,何須殺人呢,有個簡單的辦法,讓她喝點醋,她就會瀉個不停,這樣珍珠不就隨著瀉下來了嗎?”女王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就下令讓那個女傭喝了大量的醋。不久,女傭果然大瀉,可是就是不見珍珠出來。女王突然意識到她是上了她妹妹的當了,她眼睜睜地看著珍珠被毀。最后,埃及也淪陷了。這顆珍珠就叫“埃及的眼淚”。為什么神奇的珍珠會如此地脆弱呢?其實它和雞蛋殼、貝殼、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一樣的,都是碳酸鈣(PPT演示),是由鈣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組成的。而組成世間萬物的元素也只有區區100多種而已。板塊1概念的理解和記憶PPT:元素一一一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導入新課:比如說,氧氣、二氧化碳、水,它們都含有氧元素。什么是氧元素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題3元素。板書:元素PPT:現在有A、B、C三種氧原子,我將它們的結構數據呈現給大家,請你找出它們的異同。學生回答: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一定相同。結論:這一類質子數為8的氧原子,咱們將其都歸為氧元素。PPT:現在有ABC三種碳原子,我將它們的結構數據呈現給大家,請你找出它們的異同。學生回答:質子數和電子數相同,中子數不一定相同。結論:這一類質子數為6的碳原子,都歸為碳元素。追問:什么是元素呢?(做出疑問的表情)學生有各種不同的回答,但基本都提到“質子數相同”。PPT: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學生活動:以問答形式歸納總結,內容為下面PPT所示。PPT:(注意1: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質子數為1的所有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質子數為6的所有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質子數為8的所有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PPT:(注意2: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Ne H20 NH3 () ()2-質子數 10 10 10 8 8電子數 10 10 10 8 10PPT:(注意3: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一個宏觀概念,因此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舉例:KMf104是由鉀、錳、氧三種元素組成(正確);KMn04是由一個鉀元素、一個錳元素、四個氧元素組成(錯誤)。提問:元素與原子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大家看屏幕。(PPT演示)元素提問:元素、物質以及微粒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PPT演示)元 素 原 子區別 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微觀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適用范圍應用實例師生小結:宏觀上說“組成”,微觀上講“構成”。練習:下面來做個練習。(PPT演示“練一練”,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追問:那么這些元素都是如何分布在物質里的呢?PPT:元素的分布簡介:地殼中、生物細胞中、空氣中、海水中的部分元素含量,學生識記后回答問題。(PPT演示)PPT:過氧化氫分解的表達式提問: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那么你認為元素種類有沒有改變?歸納:原子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不變。提問:若用某種試劑制取氧氣,則這種試劑必須具備什么條件?誰來回答一下?學生回答:必須含有氧元素。強調: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PPT:外國人不識別漢字(圖片)100多種元素卻構成了3 000多萬種物質,用文字表示起來也很復雜。同時為了方便國 }際交流,我們用一些符號(拉丁字母)來表示這些元素。(板書:元素符號()、H、Mn)板塊2元素的表示方法提問:如何正確書寫元素符號呢?(PPT演示)(用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活動:“找茬”。由PPT呈現一些錯誤的元素符號,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錯誤,并在黑 l板上寫出對應的正確符號。(目的在于加強學生記憶和理解)追問:這些符號又有哪些意義呢?(PPT演示)H和2H、Hz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回答:2H表示2個氫原子,H2表示氫分子。轉折:但有部分元素符號有三個意義。(PPT呈現Fe、C、Ne三種符號的意義) l過渡:一般具有三個意義的元素主要是C、P、S、Si以及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等。PPT:元素的分類 找偏旁的規律 i學生活動:對29種元素進行分類,并記住它們的名稱和符號。(PPT) l(使用元素卡片。像小學生記漢字或單詞一樣,每一張卡片上有的只寫名稱,有的只寫符號,有的名稱符號都寫。隨即抽出一張,讓學生快速記憶)過渡:既然元素種類是由質子數決定的,那我們將元素按照質子數依次排列,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其實早在1865年,英國科學家組蘭茲就已經做過)。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起源。(PPT演示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制定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i板塊3元素周期表PPT演示元素周期表的縮略圖。請同學們翻到教材的附錄Ⅳ。(最后一頁)解釋元素周期表(PPT同步): l1.元素周期表上分兩大區域 l2.橫行——周期3.縱行一一族(第一周期原子核外有一層電子,第二周期有兩層,以此類推。通常每一族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PPT:元素周期表所得信息:門捷列夫說過:什么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 :只有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認知我們這個神奇多彩的世界,去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更好 {地生活于這個世界、服務于這個世界,才不會流下“埃及的眼淚”。謝謝大家,下課。板塊5 布置作業教材65頁課后習題教學反思我對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以對概念的理解為核心,注重務實基礎。吃透概念,分析概念,以定義作為起點進行發散,讓學生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征,學會分析問題。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傳統的師生互動形式展開。在中間加了一個“以元素卡片記憶元素名稱和符號”的活動。不過缺少了一些習題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建議加入適量習題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