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單元整合 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比較名稱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馬克思主義誕生時間 14-17世紀 17-18世紀 1848年代表人物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 伏爾泰、孟德斯鳩等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主張 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 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意義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請談談思想文化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提示:(1)促進了人們在思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的認同感,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2)在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提高國家軟實力,對提高國家國防事業等硬實力具有指導作用。1.(2020·河南中考)據統計,到19世紀20年代,在兩臺蒸汽織機旁工作的一個男孩所織的布匹比一個熟練的手工織工多15倍。這一數據直接說明 ( )A.傳統手工行業日益消亡B.機器效率高于手工生產C.機器生產完全取代手工勞動D.工業革命加劇貧富分化2.(2021·揚州中考)有人曾生動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帶著我和他一起坐在發動機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進的原因,除了這個神奇的發動機及其飛似的白煙和節奏勻稱、不變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 )A.馬車 B.火車C.電車 D.汽車3.(2021·廣州中考)19世紀英國和愛爾蘭曾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天早上挨家挨戶拜訪客戶,或用短棍敲門或用長桿敲窗(見圖),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上述現象的存在主要是因為 ( )A.歐洲大學的興起B.工人運動的需要C.《人權宣言》的發表D.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4.(2020·河南中考)有史以來的全部優秀文化成果是它的思想淵源,而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它主要的、直接的理論來源。與“它”直接相關的是 ( )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C.《共產黨宣言》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5.(2021·南充中考)德國馬克思博物館中的一個展室的主題為“轉折點1848年”。對這一主題認識正確的是 ( )A.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B.馬克思主義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可C.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建立D.無產階級的斗爭開始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6.(2019·河南中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法國的三個等級情況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國封建專制暴政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了。此后,很多地方的農民也效仿巴黎, 摧毀了各地的監獄,焚毀了貴族的城堡,全國性的人民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法國舊制度在城鄉的統治。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在人民的推動下,國王路易十六、羅伯斯庇爾先后被送上了斷頭臺。材料三 法國大革命開始后,制憲議會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還通過了以啟蒙思想為基礎的《人權宣言》, 這成為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被譽為“新制度的誕生證書”。1791年, 制憲議會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據材料一,概括法國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2)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結合史實說明法國第三等級在大革命中的貢獻。(3)綜合上述,請概括法國在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呈現出的智慧。 (2022·安康高二期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他們并不是穿著絲綢,滿載榮譽,而是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漬”。這反映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 )A.對科學理論的探究未受重視B.科學家多躬身于社會實踐C.技術對生產的推動作用凸顯D.創造發明未得到社會資助PAGE第 - 1 - 頁 共 6 頁- 6 -第七單元 單元整合 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比較名稱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馬克思主義誕生時間 14-17世紀 17-18世紀 1848年代表人物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 伏爾泰、孟德斯鳩等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主張 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 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意義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請談談思想文化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提示:(1)促進了人們在思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的認同感,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2)在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提高國家軟實力,對提高國家國防事業等硬實力具有指導作用。1.(2020·河南中考)據統計,到19世紀20年代,在兩臺蒸汽織機旁工作的一個男孩所織的布匹比一個熟練的手工織工多15倍。這一數據直接說明 ( B )A.傳統手工行業日益消亡B.機器效率高于手工生產C.機器生產完全取代手工勞動D.工業革命加劇貧富分化解析:由材料中“19 世紀20年代”“蒸汽織機”可得出是工業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生產方式和動力發生變革,由手工勞動變為機器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A、D未體現,C“完全取代”過于絕對。2.(2021·揚州中考)有人曾生動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帶著我和他一起坐在發動機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進的原因,除了這個神奇的發動機及其飛似的白煙和節奏勻稱、不變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應該是 ( B )A.馬車 B.火車C.電車 D.汽車解析:根據“1830年”可知,材料所述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重要發明,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人斯蒂芬森在1825年試車成功的陸路交通工具。3.(2021·廣州中考)19世紀英國和愛爾蘭曾存在專職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們每天早上挨家挨戶拜訪客戶,或用短棍敲門或用長桿敲窗(見圖),直到把客戶叫醒為止。上述現象的存在主要是因為 ( D )A.歐洲大學的興起B.工人運動的需要C.《人權宣言》的發表D.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解析: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傳統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確立,工人們需要準時去工廠工作,“叫醒工”應時而生。4.(2020·河南中考)有史以來的全部優秀文化成果是它的思想淵源,而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它主要的、直接的理論來源。與“它”直接相關的是 ( C )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C.《共產黨宣言》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析:據“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則是它主要的、直接的理論來源”并結合所學知識,“它”指的是馬克思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它”直接相關的是《共產黨宣言》。5.(2021·南充中考)德國馬克思博物館中的一個展室的主題為“轉折點1848年”。對這一主題認識正確的是 ( D )A.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B.馬克思主義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可C.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建立D.無產階級的斗爭開始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解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6.(2019·河南中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法國的三個等級情況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國封建專制暴政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了。此后,很多地方的農民也效仿巴黎, 摧毀了各地的監獄,焚毀了貴族的城堡,全國性的人民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法國舊制度在城鄉的統治。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在人民的推動下,國王路易十六、羅伯斯庇爾先后被送上了斷頭臺。材料三 法國大革命開始后,制憲議會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還通過了以啟蒙思想為基礎的《人權宣言》, 這成為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被譽為“新制度的誕生證書”。1791年, 制憲議會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據材料一,概括法國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答:法國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比第一、二等級人口多,但人均占有土地相對較少;第三等級承擔所有賦稅,第一、二等級沒有賦稅。(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結合史實說明法國第三等級在大革命中的貢獻。答:攻占巴士底獄,開啟了法國大革命;處死路易十六,推動了革命進程;頒布《人權宣言》,指導了法國大革命;制定1791年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答出任意三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綜合上述,請概括法國在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呈現出的智慧。答:以先進思想為武器;頒布法律捍衛權利;徹底的斗爭精神。(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解析:第(1)題,從圖示可以看出,當時法國第一、二等級人口較少,但人均占有土地較多,且不承擔稅收義務,第三等級人口眾多,人均占有土地相對較少,承擔了所有的賦稅義務,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等級森嚴的特征。第(2)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法國大革命中的事件及頒布的文獻等即可。第(3)題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可從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基礎、頒布的文獻特征及斗爭中所表現出的精神等方面作答。 (2022·安康高二期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他們并不是穿著絲綢,滿載榮譽,而是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漬”。這反映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 C )A.對科學理論的探究未受重視B.科學家多躬身于社會實踐C.技術對生產的推動作用凸顯D.創造發明未得到社會資助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生產實踐中技術對生產的推動作用凸顯,故選C;瓦特等人的科技發明不能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未重視對科學理論的探索,排除A;瓦特等能工巧匠并非科學家,排除B;創造發明是否得到社會資助題干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PAGE第 - 1 - 頁 共 6 頁- 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2023 河南 部編版歷史 九年級上冊 第七單元 單元整合(學生版).doc 2022-2023 河南 部編版歷史 九年級上冊 第七單元 單元整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