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單元整合 一、西歐的封建社會政治 封建等級制 形成:法蘭克王國土地分封改革內容:封君與封臣特點:等級森嚴莊園法庭 既維護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自由和自治城市 13世紀,許多西歐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并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思想 基督教會的控制——神權至上經濟 從9世紀起西歐莊園出現,10世紀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教育 12世紀大學興起,13世紀大學取得自治地位 二、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原因及啟示項目 興盛 衰落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 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故步自封,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 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繼承和保存古希臘、羅馬文化 多個軍事力量(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土耳其人等)的進攻啟示 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發散思維】1.關于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歐封建社會的認識。2.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1.(2021·荊門中考)古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其“宗教” 是指( )A.伊斯蘭教 B.基督教C.道教 D.佛教2.(2021·阜新中考)西歐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通過層層分封形成的,在分封過程中,接受土地的人被稱為( )A.封君 B.封主 C.封臣 D.地主3.(2020·濟南中考改編)有些諺語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 )A.印度種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歐洲封建等級制度D.羅馬帝國的擴張4.(2021·南京中考)“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組成小群體,處于某個領主保護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紀鄉村的基本社會單位。”“基本社會單位”指的是( )A.基督教會 B.西歐莊園C.自由城市 D.壟斷組織5.(2021·長沙中考)在西歐,莊園為領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為領主提供衣物,莊園有鐵匠、金銀匠、鞋匠等各類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歐莊園( )A.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B.以農業為主C.是獨立的政治單位D.領主特權受到限制6.(2021·新疆中考)如圖是西歐莊園中的勞動場景。圖中人物是( )A.莊園中的居民B.獨立的小生產者C.自營地的所有者D.莊園法庭的工作人員7.(2021·郴州中考)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被罰款6便士”。假設穿越歷史,重回庭審現場,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A.主持庭審的是專職法官B.開庭地點設在教堂C.佃戶有權拒絕出席庭審D.罰金都歸教會所有8.(2020·煙臺中考)13世紀,歐洲的許多城市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這表明西歐中世紀部分自由城市( )A.實現了相對的自治B.完全擺脫了國王和貴族的控制C.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9.(2019·河南中考)西歐中世紀大學里的學生和老師大多是外來人口,幾乎不享有城鎮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權利,他們組成“同鄉會”或行會,借此享有一些保護性特權,如免稅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轄等。材料強調了“同鄉會”或行會( )A.維護學生和老師的權益B.聯絡同鄉之間的友誼C.開展同行間的學術交流D.完全脫離教會的控制10.(2021·日照中考)下圖是古代某帝國發展演變示意圖。其中③處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阿拉伯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拜占庭帝國11.(2021·連云港中考)“由于羅馬社會陷入危機,為了將反映本階級意志的現行法律固定下來,借以維護和鞏固自身地位,因此組織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該法典編纂的目的是( )A.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B.穩固帝國社會秩序C.改善奴隸的社會地位D.確立后世立法規范12.(2020·河南中考)歷史學家邁爾斯教授認為,猶太人的宗教、希臘人的藝術、羅馬人的法律,是現代文明里三種最真實、最強有力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座臺伯河畔的城市依舊統治著世界。這里“依舊統治著世界”體現在( )A.拜占庭帝國傳承希臘文化B.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C.羅馬法奠定歐洲民法基礎D.羅馬帝國版圖地跨三大洲13.(2021·安順中考)“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規定教、俗各界釋放奴隸,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是對《羅馬民法大全》的評價。這一評價旨在強調《羅馬民法大全》具有( )A.保守性 B.殘酷性C.進步性 D.滯后性14.(2021·長春中考)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如下示意圖中①處可填( )A.儒家文化 B.拜占庭文化C.印度文化 D.阿拉伯文化【初高銜接】1.(2021·大連高三期末)中世紀早期的西歐,貴族都有莊園法庭的司法權,這在西歐是普遍的狀況。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而國王只是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的西歐莊園( )A.帶有基層自治色彩B.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C.具有完全獨立特點D.有利于形成強大王權2.(2022·上海浦東高二期中)歐洲中世紀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其真正的含義是( )A.城市的生活質量較高B.城市相對獨立和自主C.城市空氣環境比較好D.市民人身安全有保障PAGE第 - 1 - 頁 共 9 頁- 9 -第三單元 單元整合 一、西歐的封建社會政治 封建等級制 形成:法蘭克王國土地分封改革內容:封君與封臣特點:等級森嚴莊園法庭 既維護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自由和自治城市 13世紀,許多西歐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并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思想 基督教會的控制——神權至上經濟 從9世紀起西歐莊園出現,10世紀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教育 12世紀大學興起,13世紀大學取得自治地位 二、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原因及啟示項目 興盛 衰落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 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故步自封,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 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繼承和保存古希臘、羅馬文化 多個軍事力量(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土耳其人等)的進攻啟示 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發散思維】1.關于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歐封建社會的認識。提示:(1)中國封建社會具有政治體制成熟、經濟結構穩定、思想文化繁榮的特點。這使中國封建社會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卻也是禁錮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枷鎖。(2)西歐封建社會封建神學占統治地位,文化落后,思想愚昧,卻刺激人們較早地尋求近代社會的曙光。2.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提示:(1)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內因,即自身的封閉和保守,導致帝國最終走向衰落。(2)外族的入侵只是一個外因,而根本原因需要從內因中分析。1.(2021·荊門中考)古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其“宗教” 是指( B )A.伊斯蘭教 B.基督教C.道教 D.佛教【解析】基督教誕生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2021·阜新中考)西歐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通過層層分封形成的,在分封過程中,接受土地的人被稱為( C )A.封君 B.封主 C.封臣 D.地主【解析】法蘭克王國的改革中,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土地的人則成為封臣。3.(2020·濟南中考改編)有些諺語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 C )A.印度種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歐洲封建等級制度D.羅馬帝國的擴張【解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改革土地分封形式,逐漸形成封建等級制度。封君有權管理封臣,但是無權管理封臣的封臣,不同等級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故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說。4.(2021·南京中考)“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組成小群體,處于某個領主保護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紀鄉村的基本社會單位。”“基本社會單位”指的是( B )A.基督教會 B.西歐莊園C.自由城市 D.壟斷組織【解析】由題中“領主”“中世紀鄉村”等信息可以判斷選B。9世紀開始,莊園作為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5.(2021·長沙中考)在西歐,莊園為領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為領主提供衣物,莊園有鐵匠、金銀匠、鞋匠等各類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歐莊園( A )A.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B.以農業為主C.是獨立的政治單位D.領主特權受到限制【解析】依據題中材料描述可知是西歐莊園,依據“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可知,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6.(2021·新疆中考)如圖是西歐莊園中的勞動場景。圖中人物是( A )A.莊園中的居民B.獨立的小生產者C.自營地的所有者D.莊園法庭的工作人員【解析】依據題中圖文信息“西歐莊園中”“農奴”等,結合所學可知,莊園中的居民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7.(2021·郴州中考)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被罰款6便士”。假設穿越歷史,重回庭審現場,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B )A.主持庭審的是專職法官B.開庭地點設在教堂C.佃戶有權拒絕出席庭審D.罰金都歸教會所有【解析】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莊園法庭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法庭開庭地點不固定,有時在領主宅第的廳堂,有時在教堂,有時就在莊園里的大樹下;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沒有經過領主允許而無故缺席的佃戶,也會被罰款。8.(2020·煙臺中考)13世紀,歐洲的許多城市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這表明西歐中世紀部分自由城市( A )A.實現了相對的自治B.完全擺脫了國王和貴族的控制C.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依據題干材料“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可知,A符合題意。依據題干材料“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可知,B、D不符合題意;C與題干材料無關。9.(2019·河南中考)西歐中世紀大學里的學生和老師大多是外來人口,幾乎不享有城鎮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權利,他們組成“同鄉會”或行會,借此享有一些保護性特權,如免稅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轄等。材料強調了“同鄉會”或行會( A )A.維護學生和老師的權益B.聯絡同鄉之間的友誼C.開展同行間的學術交流D.完全脫離教會的控制【解析】題干材料“他們組成‘同鄉會’或行會,借此享有一些保護性特權,如免稅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轄等”,強調“同鄉會”或行會維護學生和老師的權益。10.(2021·日照中考)下圖是古代某帝國發展演變示意圖。其中③處應是( D )A.亞歷山大帝國 B.阿拉伯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拜占庭帝國【解析】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11.(2021·連云港中考)“由于羅馬社會陷入危機,為了將反映本階級意志的現行法律固定下來,借以維護和鞏固自身地位,因此組織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該法典編纂的目的是( B )A.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B.穩固帝國社會秩序C.改善奴隸的社會地位D.確立后世立法規范【解析】由題中“借以維護和鞏固自身地位”可見,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法典的目的是穩固帝國社會秩序。12.(2020·河南中考)歷史學家邁爾斯教授認為,猶太人的宗教、希臘人的藝術、羅馬人的法律,是現代文明里三種最真實、最強有力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座臺伯河畔的城市依舊統治著世界。這里“依舊統治著世界”體現在( C )A.拜占庭帝國傳承希臘文化B.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C.羅馬法奠定歐洲民法基礎D.羅馬帝國版圖地跨三大洲【解析】題干材料主要強調了羅馬法的深遠影響。根據所學可知,《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13.(2021·安順中考)“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規定教、俗各界釋放奴隸,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是對《羅馬民法大全》的評價。這一評價旨在強調《羅馬民法大全》具有( C )A.保守性 B.殘酷性C.進步性 D.滯后性【解析】《羅馬民法大全》雖然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具有進步性。14.(2021·長春中考)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如下示意圖中①處可填( B )A.儒家文化 B.拜占庭文化C.印度文化 D.阿拉伯文化【解析】拜占庭帝國創造了獨特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初高銜接】1.(2021·大連高三期末)中世紀早期的西歐,貴族都有莊園法庭的司法權,這在西歐是普遍的狀況。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而國王只是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的西歐莊園( A )A.帶有基層自治色彩B.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C.具有完全獨立特點D.有利于形成強大王權【解析】由題中“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可見,西歐莊園帶有基層自治色彩。2.(2022·上海浦東高二期中)歐洲中世紀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其真正的含義是( B )A.城市的生活質量較高B.城市相對獨立和自主C.城市空氣環境比較好D.市民人身安全有保障【解析】城市興起后,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獲得市民身份后,從此享有自由。“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是對這一現象的描述。PAGE第 - 1 - 頁 共 9 頁- 9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2023 河南 部編版歷史 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單元整合(學生版).doc 2022-2023 河南 部編版歷史 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單元整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