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定位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教學設計時,我著眼于讓學生通過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因為分類知識的學習非常枯燥,為了讓學生找到學習分類的樂趣,我安排了一個游戲,讓學生邊學邊玩,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知識與能力目標】1.掌握生物分類的必要性、生物分類概念及依據。2.嘗試對植物和動物進行分類。【過程與方法目標】1.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2.設計一個分類思路,體驗不同的分類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分類方法在生活中和生物科學研究上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學習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教學難點】根據一定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制作PPT課件、視頻、圖片等。【導入新課】提問:1、我們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2、超市內物品的擺放有何規律?3、這樣的物品擺放有何意義?4.生物界也有這樣的分類方法嗎?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看看能不能解開其中的奧秘吧!打開課件第2頁。【講授新課】 一、生物分類的概念: 生活中人們為了方便,常根據事物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門別類地整理,這個過程叫做分類。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主要是依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提問:我們如何對生物進行分類呢?什么是生物分類?二、生物分類的依據: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生物分類應用分類系統來安排每一種生物。每一種生物在生物分類系統中都有其特有的位置。分類系統是按等級排列的,好象臺階一樣。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三、練習分類組織學生游戲:將課前準備好的寫有(或畫有)老虎、蚯蚓、魚、鳥、蝗蟲、海帶、腎蕨、桃、松樹的卡片發給學生。提出要求:按照前面的方法,首先觀察這幾種生物,比較這些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出要求:持能自由運動的生物卡片的學生站在一邊。不能自由運動的生物站在另一邊。再提出要求:能自由運動的生物中有脊椎的生物站在一邊,沒有脊椎的生物站在另一邊。讓學生分析在游戲中,是怎樣將各種生物分開的?讓學生思考前面學過的糧食作物、蔬菜作物、林木和果樹等是根據什么方法來分的?藻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又是根據什么方法來分的?學生結合圖片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論:先把生物分為兩類,再把每一類分為兩類,反復進行,直到分完為止。教師提問,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按能否光合作用分為植物、動物兩類等。還有其它分類方法,學生可以盡情回答幾種。得出分類應先找依據,比較學生分類的理由得出依據是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展示圖片,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有關功能的。例:會飛,不會飛。有關結構的。例:有無種子。有關物活習性的。例:生活在水中。學生討論得出我們也應從形態、結構、習性等方面去比較。師補充:也可以考慮其經濟價值進行比較。學生討論進行分類。學生討論還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說出:海帶、鯽魚都生活在水中,其它都生活在陸地上。家鴿、蝗蟲都會飛,其它不會飛等。教師指出這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都可以選來做依據對生物進行分類。學生分組討論。對九種生物再次自主進行分類。(各小組討論,每小組分一份)展示學生自己的分類結果。大家交流,師做簡單評價。學生分析回答虎的知識:(即分類的依據總和)教師展示圖片。學生觀察其體表、形態特征回答:可代替虎。學生推想該動物的其它特征:體表被毛,用肺呼吸,體腔內有膈,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先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做為依據把生物分為兩類,用同樣的方法將每一類再分為兩類,反復進行直到分完為止。嘗試讓學生說說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答案:了解有關生物知識有利于更好地研究。總結: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對它的形態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2. 在生物科學研究上,則多以生物的形態、習性或生理上的特點,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進化關系為依據來進行分類。3.生物的分類方法:等級法4. 界、門、綱、目、科、屬、種5.分類的單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6.嘗試鑒別生物【課堂小結】在學生實施分類活動時,為了讓學生在不知結果的情況下去做真正的探究,我不允許學生打開教材,以免他們照套教材的分類圖解,而限制了思維。這樣處理,學生的想法確實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按有沒有種子進行分類;按有花無花進行分類;按水生、陸生進行分類;按植株的高矮進行分類。我對學生的這些想法及時作了引導,讓他們“從弄清不同類群生物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的角度”評價哪一種分類方法更合理,效果較好。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