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運動行為的類型》【知識與能力目標】1、記住細菌的形態和結構。2、說出細菌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3、關注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2、嘗試模擬細菌的分裂生殖過程。3、通過計算手上的細菌數目,培養學生的推理計算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細菌與人類的關系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2.了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表現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教學重點】1.細菌的形態。2.細菌的結構特征及營養方式。3.細菌的繁殖。【教學難點】1.細菌的結構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2.細菌的生殖及分布廣的原因。3.細菌與人類的關系。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課內容。【新課導入】嬰兒出生僅僅數十秒后,就會被細菌包圍,彼此終身相伴。在我們的皮膚上、鼻腔、口腔和腸道李,生活著成千上萬的細菌,而我們并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你知道細菌究竟有多小,他們長什么樣子,又是怎樣生活的嗎?觀察電鏡下的圖片,可觀察到無數的細菌,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少,是單細胞生物。細菌幾乎無處不在。1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數目可達2萬個以上;成年人身上的細菌可達100 0000億個左右,其中皮膚上和腸道中最多。【新課講授】探究一、細菌的發現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細菌的存在,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發現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1、細菌的形態形狀分三種:球菌、桿菌和螺旋菌。由圖示例三種結構的圖片,引領學生進行觀察。2、細菌的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一般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物質。有的有莢膜和鞭毛。莢膜有保護作用。鞭毛有助于細菌的運動。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質是新陳代謝的場所,核物質用來繁殖。接下來提出芽孢的概念芽孢: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一般條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對不良環境 有較強的抵抗力,特別能夠耐受高溫和干燥。芽孢是一種休眠體,用來,在抵抗不良環境條件適宜,又萌發成細菌,但是一變一,不是繁殖方式由此回答請說出細菌與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細菌的營養方式提問:動物和植物的營養方式有什么不同?由學生討論,老師進行總結發言:絕大多數動物不含葉綠體,不能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必須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基本是異養。植物基本是自養。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大多數),自養(極少數)。異樣有兩種方式(1)腐生:依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來獲取營養物質。(2)寄生:從活的生物體內吸取營養物質。最后由比較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差別5、細菌的呼吸類型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介紹概念,并舉例。6、細菌的繁殖細菌的細胞在條件適宜時30分鐘可分裂繁殖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皮膚有100個細菌,4小時后可繁殖為多少個?由學生計算,老師總結繁殖方式:分裂繁殖,且速度快,分布廣7、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對人類有益的細菌:產生生物能源(根瘤菌),制作生物殺蟲劑(蘇云金桿菌),食品工業(乳酸菌)對人類有害的細菌:病原菌(結核桿菌)使人患病,軟腐病菌使食品腐敗最后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并進行隨堂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略。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