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選自人教版(2011)九年級化學第一單元課題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內容。一、實驗器材本實驗所需要的器材以及試劑有:燒杯、蒸餾燒瓶、打火機、小刀、澄清石灰水、木條、蠟燭、水等。二、改進要點本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并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但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比較突出的問題:1.對蠟燭燃燒產物水蒸氣的檢驗,教材上采用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倒置在火焰的正上方,觀察燒杯內壁的水珠來證明有水生成,學生常常因為操作過程中燒杯靠太近溫度過高水蒸氣無法冷凝或者太遠水蒸氣溢出燒杯而導致現象不明顯;2.二氧化碳的檢驗是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來證明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因為澄清石灰水的量過少,在實驗過程中因蠟燭火焰的熱量使其蒸發而導致現象不明顯,影響更為嚴重的是蠟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炭黑會嚴重干擾實驗導致無法觀察到現象,而且實驗過程中容易燙到手,存在安全隱患。基于以上原因我做出以下改進措施:用蒸餾燒瓶代替燒杯,實驗現象很快就可以看到,水霧非常明顯。翻轉燒瓶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立馬變渾濁,操作簡單節約時間且可以更好的觀察現象,另外由于罩在火焰上方時間不長,也不會燙到手。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仔細觀察燃燒前的蠟燭、燃燒中及其燃燒后所發生的變化情況。2.猜想、驗證蠟燭燃燒時產生了什么物質。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總結交流填寫實驗報告方式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有初步的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能仔細觀察、尊重證據,感受美妙的、多樣的、有規律的物質變化。四、實驗原理蠟燭燃燒時火焰分三層,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水蒸氣遇冷凝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蠟燭熄滅時產生的時石蠟固體小顆粒能夠使蠟燭被重新點燃。五、教學過程情景導入詩歌共賞:①倦客無眠聽曉鐘,五更蠟燭淚消紅。②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③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些詩句中共同出現的物品是什么?師:蠟燭!很好,那么對蠟燭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和大家一起來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學習。首先請大家一起閱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展示目標1. 能仔細觀察燃燒前的蠟燭、燃燒中及其燃燒后所發生的變化情況;2.能猜想、驗證蠟燭燃燒時的產物;3.學會填寫實驗報告。2. 自主學習師:請自主閱讀教材P12“探究”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1.蠟燭燃燒時可能發生哪些變化?2.蠟燭燃燒后的物質到哪里去了如何驗證?3.蠟燭會有哪些性質?合作探究一師: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點燃前的探究并記錄現象。學生展示 探究步驟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結論 點燃前 組成 顏色 狀態 切下并放入水中 密度 硬度 合作探究二師:小組成員分為兩小隊:一組用教材上的方法進行實驗,另一小組用以下方法進行實驗:1.用稍粗的木條代替火柴梗進行實驗;2.用蒸餾燒瓶代替燒杯罩在火焰上方進行實驗;3.先不用石灰水潤濕,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時間后翻轉燒瓶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觀察現象。學生展示探究步驟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結論燃燒時 火焰分層 木條平放入火焰2s后取出 燒瓶罩在火焰上方 倒入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三師: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熄滅蠟燭探究并記錄現象,并總結成功的方法。學生展示 探究步驟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結論熄滅后 吹滅時 點燃白煙 請大家整理試驗記錄并填寫實驗探究報告當堂練習1.下列關于石蠟性質的描述中,錯誤的( )A石蠟是無色、無味且硬度較大的固體B石蠟難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蠟熔點低,受熱易熔化成蠟油D石蠟可燃,燃燒時放熱,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下圖是學生“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操作的示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1)如圖A所示,將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觀察.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B所示,檢驗蠟燭燃燒的產物,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觀察到燒杯底部出現黑色物質.請幫他們分析產生黑色物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圖C所示,用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如何操作才能確保實驗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小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六、效果評價化學實驗課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課題的實驗的改進不但很好的增強了實驗效果,而且使操作更容易進行,學生愿意動手并能夠成功實驗從而獲得極大的成功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