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5-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課題3的內容,上承質量守恒定律及化學方程式,是化學中定量研究的真正體現和具體應用,也是化學計算的重要組成和基礎,并能為后面有關含雜質等計算做好準備,故學好本節內容知識極為重要。本課題只要求學生學習有關純物質的計算,所以,本課題計算的難度已經降低,只要能正確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初中化學計算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用一定量的反應物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應物。在教材中分別以例題1和例題2的形式出現。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計算都是以化學方程式為依據進行的。在教學中不能孤立地只談計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聯系起來,應當使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什么物質發生反應,生成什么物質,而且還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關系。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就是依據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比進行的,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當然通過此,也能讓學生從定量的角度來理解化學反應,從而讓他們體會到定量和定性兩種角度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樹立質和量是統一的辯證觀點。教材以兩個實例來說明計算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介紹了解題的一般格式。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書寫格式來解題,運算要準確,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化學計算技能,并養成按照化學學科特點去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學情分析】本課題是在學生學習了化學方程式及其含義、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安排的,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同時在本課題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特別是未將化學方程式最終配平、計算幾個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列比例式及其比例式的計算等計算錯誤。另外,學生最容易忽視化學過程,不重視化學反應的實際意義,忽視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前提,只重視數學運算的結果,將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簡化為數學比例式的簡單計算這一點在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學會在理解方程式中各物質質量之比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2.初步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生練習、討論交流得出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依據是各物質的質量比。2.通過自學例題、找錯誤等形式找出利用方程式計算的規范格式及注意事項,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鍛煉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認識化學變化中的質量關系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初步樹立珍惜資源,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點。【教學重點】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教學難點】知道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依據是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關系。【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以學生的引導探究為主線,結合使用引導討論法、指導閱讀法、自省教學法、歸納分析法、練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 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新知識。【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小黑板、學生課堂練習資料。【教學線路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在我們做過的《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中,同學們需要制備2瓶氧氣。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同學由于高錳酸鉀的量取用太少,造成收集的量不夠,有的太多,造成浪費。那取用多少才合適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問題。【板書】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學生思考討論 。 創設情境激發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并順理成章引導學生走進本節課的化學知識——從定量方面去研究化學變化。環節一:溫故而知新,復習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資料和圖片】2009年10月17日,為呼吁國際社會關注,馬爾代夫總統在該國水下6米處的海底主持了一次內閣會議,部長們輪流簽署抗議暖化的決議。因為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的話,這個美得像夢一樣的國家可能會在本世紀消失。那么要解決溫室效應就要引入新能源,氫氣作為最理想的能源。其燃燒時會發生什么反應?請寫出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它表示的“質”與“量”含義。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并請一位學生上臺書寫,另請一位學生回答意義。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化學方程式涵義的理解,為新課打下基礎。通過對馬爾代夫即將消失的擔心,還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環節二:探究利用化學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依據是什么? 【過渡】那么能否利用方程式中“量”的關系來計算產品或原料的質量呢?(1)碳在氧氣中燃燒C + O2 ==== CO2 12 32 44 12g ( ) ( ) ( ) ( ) 22g(2)水電解 2H2O=====2H2↑+O2↑ ( ) ( ) ( ) 18g ( ) ( ) 1.44g ( ) ( ) 【小結】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就是依據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比進行的。 思考,并計算。在最后一題,遇到困難時,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從解決簡單問題入手,難度層層遞進,以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情景,使其明白化學計算和方程式中物質之間質量比的關系。從例子(1)到(2)的計算中進一步體會解題的關鍵:會列比例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環節三:閱讀比較,改錯辨析,規范解題格式 【小組活動】1.自學P102的【例1】,并嘗試找出小剛同學所解的一道題的錯誤。請模仿【例1】的格式,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完成。15.5g紅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設可生成x g五氧化二磷。P + O2 ==== P2O5 31 142 15.5 x 31 x 142 15.5 31×15.5 X= =3.4 142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3.4g。【板書】教師寫出這道題正確的解題過程,并提醒學生注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給出的數據一般存在一定的規律,如,存在倍數關系,那么在計算中可以先約分后計算,就容易多了。2. 閱讀P102【例題2】,找出它和【例題1】的不同點是什么? 閱讀,改錯,嘗試按照書本的格式書寫。學生相互展示自己的完整的解題過程,并進行評價,指正。討論,探究,回答 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獨立自主地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糾錯,令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警醒,避免同樣的錯誤。通過自學、互評的方式規范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格式。幫助學生學會簡化計算的過程,不要讓學生一到計算就拿起計算器,讓其真正學會自己去“計”去“算”。讓學生總結出求反應物、生成物的方法是一樣的。環節四:歸納總結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小組活動】請同學們歸納總結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以及關鍵點,并請各小組展示。【板書】 一、步驟:1、設未知量2、寫方程式3、排關系量4、列比例式5、求解6、作答 二.關鍵點 ①準確書寫化學式;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討論交流,并歸納,各小組展示 讓學生更熟悉掌握計算步驟和格式,鍛煉其表達能力,并培養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能力。梳理知識,學生體會本節課的收獲。環節五:實踐反饋,加強應用 【鞏固練習】按照格式和步驟完成下面的計算:若你明天要去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要求制取1.28g氧氣,需要多少克的過氧化氫? 嚴格按計算格式自主完成練習,互相檢查。 及時檢查,便于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加深對整個計算原理、步驟、格式的理解和記憶。環節六:學習目標達成度反饋 【課堂練習】1、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鎂、氧氣、氧化鎂三種物質的質量比是 ;若12g鎂充分燃燒,可生成氧化鎂 g,需要氧氣 g。2、8.4g鐵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多少g四氧化三鐵?同時要消耗多少g氧氣呢?【課后作業】課本P103 練習與應用1.2.3題 獨立完成 檢測教學過程達標情況。板書設計:課題3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步驟 錯題改正:15.5g紅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1、設未知量 解:設可生成x g五氧化二磷。2、寫方程式 4P + 5O2 ==== 2P2O53、排關系量 4×31 2×14215.5g X 4×31 15.5g4、列比例式 2×142 X2×142×15.5g5、求解 4×31X=35.75g6、作答 答:15.5g紅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生成五氧化二磷35.75g。問題情境導入:資料卡片看圖片和資料(因全球變暖,馬爾代夫可能在本世紀將會消失)以氫氣燃燒為例,寫出化學方程式和其“質“和”量“的含義復習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獨立完成幾道利用化學方程式簡單的計算小組討論解題的依據探究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依據是什么個別小組自學P102的【例1】找錯誤,并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對比【例1】【例2】,找出不同點閱讀比較,改錯辨析,規范解題格式一般歸納總結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實踐反饋,加強應用點燃點燃=點燃X=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