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3.2 原子的結構 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3.2 原子的結構 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原子結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在學習分子、原子的概念之后繼續探究有關原子的知識,包括原子的構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原子的構成,同時介紹了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地介紹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運動情況。接著介紹了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以及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原子和核外電子層結構的特點與化學性質的關系,為下一課時將要學習的離子作鋪墊。因此,本課時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學生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易于接受宏觀的感性認識,而對于微觀的抽象知識則難以理解。本課題之前學生對微觀世界了解的很少,而且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對原子的構成認識起來講十分困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設計講結合教材圖標,以人類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歷史為主線,引導學生張開探究性學習活動,在具體設計時著重關注以下兩點:1、充分利用科學史料和宏觀比喻來創設情境,講抽象問題形象直觀化,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2、創設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與動畫、討論交流等方式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結合科學推理與史料的佐證認識原子的構成。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科學認識和觀念):
(1) 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 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懂得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
(3) 了解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科學思維與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模型、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實驗探究創新意識)
(2)初步學會運用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證據推理模型認知)
科學探究與實踐:
觀察部分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1)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教學過程流程圖。
五、教學實施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知識鞏固 提出問題
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可構成分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 2.原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在不斷運動,原子之間有間隔; 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提出問題: 如果我把“化學變化中的”這幾個字去掉,此定義還成立嗎? 回答 回憶舊知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本課重點。
(二)活動一:探究原子的構成
【課件展示】 20世紀初,盧瑟福為了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曾用a粒子轟擊金鉑,結果發現:①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鉑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少部分a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極少數a粒子被反彈回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問題探究:原子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 (1) 為什么大多數a粒子能穿過金鉑而不受阻礙呢?原子是不是實心的球體呢? (2)有的a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原因是什么呢? (3)被彈回來的a粒子是怎么回事? 結論: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構成。 小組思考、討論 分享討論結果 設計用盧瑟福的a粒子轟擊金鉑實驗談論原子是否再分,讓學生學會用分析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培養表達能力。
看圖繼探究原子構成
1.教師展示某種原子橫切面的圖片學生觀察 2.教師展示碳原子的原子核放大圖片觀察原子核的構成 學生通過對兩張圖片的分析討論,以六人小組的方式總結出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且它們的帶電行如何? 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其成果 由于原子很小很小,利用課件,借助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容易的明白原子的構成
分析圖表,加深認識
播放課件,教師展示幾種原子的構成如課本53頁表3-1,提問 從表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以氧氣為例描述物質的構成 請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 學生以六人小組的模式開展討論分析 主要是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活動二:探究原子的核外排布
教師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數據 中子的質量:1.6749x10-27kg 質子的質量:1.6726x10-27kg 電子的質量:1/1836【課件展示】 教材P53圖3-8“原子的體積很小” 【講述】 我們從原子模型中看出,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占據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原子核占據的空間和電子運動的空間相比是很小很小的,原子核大約只占整個原子大小的萬分之一。 如果把整個原子比作一個體育場的話,原子核的大小就只相當于一只螞蟻,電子在這個龐大的體育場內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 傾聽。 通過模型,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用微粒的觀點初步認識原子結構和物質的微粒性。 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過渡
【過渡】 100多種元素的原子中,除氫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運動情況比較簡單外,其他原子核外都有多個電子,這些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運動的呢? 【設疑】 請發揮你的想象,猜想這些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講解】 核外電子運動經常出現的區域叫電子層。能量低,離核近;能量高,離核遠。 設疑】 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么規律? 電子在第一層上最多只能排2個 在第二層上最多只能排8個 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 【講解】 當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情況后,我們就可以畫出一種示意圖來表示原子的結構了。 邊講邊畫鈉原子、氯原子、氬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猜想。 記憶。 激疑啟思,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后,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電子排布的想象。 培養學生的理解及歸納能力。
(四)活動三:探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原子的化學性質關系
【討論】 從教材P54圖3-12 “部分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從中你還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發現哪些規律?找到之后記錄下來,看誰找的多。 引導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原子的化學性質關系密切 金屬原子:一般少于4個, 易失去電子, 非金屬原子:一般多于4個,易得到電子 稀有氣體原子:一般為8個(氦為2個) 閱讀。學生以六人小組的模式開展討論分析討論交流。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其成果 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再次體會化學學習的特點,認識原子核外排布的一般規律,初步積累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
(五)課堂檢測,應用知識
教師多媒體出示當堂檢測題目 學生作答 檢測課堂鞏固知識以便以后查漏補缺
(六)課堂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六、學業質量評價
夯實基礎: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原子呈電中性,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C 核外電子是由內往外分層排布的
D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 下圖所示某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核外有 個電子層,第二層上
有 個電子,最外層上有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改原子容易 電子。
3.溴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下,試回答:
1)X的值為 ,
2)溴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下列哪種元素
的化學性質最相似( )
提升能力
4.為了揭開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做了一個著名的“盧瑟福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
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回來。通過這一實驗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
A.原子核質量較大 B.原子核體積很小
C.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D.原子核帶正電荷
沖刺滿分
5.鈾235(其原子核內有92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35)是核電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鈾屬于非金屬元素
B.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92
C.該原子核內有51個中子
D.該原子核外有143個電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榕江县| 呼伦贝尔市| 调兵山市| 壶关县| 肥城市| 寻乌县| 云和县| 高尔夫| 镇安县| 南宁市| 喀喇沁旗| 红河县| 岫岩| 绥棱县| 建平县| 闽清县| 九台市| 大兴区| 霸州市| 宁陵县| 嘉兴市| 紫金县| 泾川县| 娄烦县| 拜泉县| 襄汾县| 科技| 绍兴市| 麻阳| 手机| 石渠县| 理塘县| 夏津县| 缙云县| 易门县| 永和县| 治县。| 施甸县| 雷山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