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肥料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知道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1)通過了解常見化肥的種類,N、P、K化肥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學會運用觀察和比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3)學會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化肥、農藥使用“利弊”的思考和辯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是永無止境的。(2)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二、教學重點(1)讓學生知道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2)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四、教學方法:自學、講解、實驗、分析、歸納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農產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漸成為農作物增產的最有力措施。農作物對氮、磷、鉀的需求量大,因此氮、磷鉀是最主要的肥料。 二、第十一單元 課題 1 化學肥料 (一)氮肥 常見的氮肥:尿素、氨水(NH3.H2O)、銨鹽(如:NH4HCO3)、硝酸鹽(如:NH4NO3、NaNO3)等含氮的化合物。 作用: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組成元素。氮肥對植物的生命活動以及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極為重要的。 (二)磷肥 常見的磷肥:磷礦粉、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等含磷物質。 磷肥的作用:磷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酶等多種重要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磷可以促進作物生長,還可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三)鉀肥 常見的鉀肥:硫酸鉀、氯化鉀等含鉀的化合物。 作用:鉀具有保證各種代謝過程的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病蟲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四)復合肥:含水量有多種營養元素的肥料。 如:硝酸鉀、磷酸鉀、磷酸二氫鉀。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同理:農藥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殺蟲,保護農業。但也存在潛在的危害。 三、農藥、化肥對環境的污染 化肥、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總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境問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并注意減少污染。 不同土壤結構需要不同營養元素的化肥,那我們如何區分各種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根據學生自己的預習情況及收集資料的情況,歸納常見氮肥、磷肥、鉀肥及其作用。 :缺氮會使植物出現哪些癥狀呢? 缺磷植物會有哪些癥狀呢? :缺鉀植物會有哪些癥狀呢? 以上各化肥營養元素比較單一,為使作物均勻地吸收各營養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種營養元素的復合肥料。例如:硝酸鉀、磷酸銨。 請說出以上復合肥料所含的營養元素 人們利用科學技術,生產了化肥、農藥、發展了農業,同時還應注意利用科學技術,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盡量減少污染。 2、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境問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并注意減少污染。 學生看書后回答 學生:作物會綠色褪淡,生長緩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產品質量下降,果小皮硬。 學生閱讀后回答:生長遲緩,產量降低,植株矮小,蒼老,瘦弱,莖細直立,分枝少,葉片小,缺光澤,根系發育差,易老化,成熟遲緩。 學生回答:葉尖及葉發黃,以后黃化部分向內伸展同時葉緣變褐,焦枯,葉片出現褐斑,嚴重時葉肉壞死、脫落。 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閱讀后回答 不合理使用化肥,可能會形成:1。土壤污染 2.水污染 3.大氣污染 通過自我閱讀增強學生對三大化學肥料作用的識記。 通過投影放映一些農藥化肥對土地的污染資料,加深學生的環保意識。 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如果要除去硫酸鉀中可能含有的硫酸銨可溶性雜質: ①你將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 ③怎樣操作?④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1.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小組了解討論情況,傾聽意見,發現問題與典型)2.交流討論情況(教師根據討論情況、發現的問題與典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