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優秀是一種習慣,卓越是一種追求。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課題3 水的組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三維目標:1. 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組成,初步了解驗證性實驗的科學流程。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電解水實驗的學習,體會科學研究的思維與方法,培養觀察實驗現象和整理分析實驗現象及數據,最終得出結論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人認識水的組成的歷史過程和方法,樹立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 教學重點:電解水實驗方法及水的組成3、 教學難點:整理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4、 教學方法:演示法、談話法5、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霍夫曼水電解器6、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學習化學,應該知道世界是物質的,從不同層面上可以將物質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如大到天體、星球,小到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等等,但歸根結底,這些物質都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回憶并回答:分子、原子、離子 激活原有知識,導入新課肯定評價 大家說的這些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因此統稱為微觀粒子。 認可設問 那么從宏觀上判斷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回憶并回答:由元素組成過渡 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了探索水的組成。首先簡單回顧水的物理性質。 注意設問 水是 、 的 ;通常密度是 g/cm3;4℃時,有反常膨脹現象,此時密度最大。在101kPa下,凝固點為 ,沸點是 ; 多名學生匯報、回答上述問題,其余學生自我評價。 激活原有知識講解 純水是無色的,深層的天然水則是深藍色的,如海水、湖水。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物質都存在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越低體積越小,密度就越大,但水則是在4℃時達到最大密度。這種現象叫做反膨脹現象。 傾聽、思考過渡 接下來,我想讓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媒體展示 展示沙漠、礦泉水海報、三峽水力發電等圖片。通過這幾幅圖片,你能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 水是生命之源 獲取感性認識過渡 雖然水對人類很重要,但人類對水的認識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上,直到1783年后拉瓦錫才正確認識了水的組成。而且這個發現過程是一個很有趣、很曲折的故事。 傾聽、認可創設情境,指導自主閱讀 這還得從普利斯特里說起,大家先利用2分鐘時間閱讀《導學案》上三位科學家的探究水組成的科學故事。 閱讀《導學案》 樹立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復述設問 簡單復述三位科學家的探究歷程。重點講述拉瓦錫實驗的思路。從這三位科學家的探究故事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學問,要有敢于懷疑的精神,要大膽質疑,小心驗證。過渡 跟隨著科學家的步伐,現在我們就通過水電解的實驗去驗證科學家提出的結論,探究水的組成。 期待 探討電解水實驗媒體展示 一、實驗原理: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分解,生成新物質,通過驗證生成物質,反推出水的組成。 注意 獲取理論指導引入實驗演示 在第二單元學習中,我們提供什么條件使得高錳酸鉀分解產生氧氣的呢? 回憶并回答:加熱 聯系舊知識是否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使水分解? 激疑、思考、討論由于水具有很高的熱穩定性,哪怕到達1727℃的高溫也只有極小部分水能分解。但是水是一種弱電解質,在通電條件下,容易發生分解,所以接下來我們要進行的是通電使水發生分解的實驗。 傾聽、思考、期待 根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裝置實物展示 二、實驗裝置介紹注意事項:1.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2. 實驗中所使用的電源是直流電源。 認識實驗裝置 通過實驗,獲取感性認識演示實驗 三、實驗操作將水從長頸漏斗中注入玻璃管內,關閉活塞,接通電源。 觀察實驗操作設問,引導觀察實驗現象 四、實驗現象1.通電后,電極上有什么現象?2.玻璃管內液面有什么變化?3.兩支試管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相同嗎? 帶著問題,觀察實驗現象 有目的性地觀察現象設問,引導記錄現象 實驗現象整理兩極正極端的玻璃管負極端的玻璃管現象比較兩端玻璃管中的現象差異 與老師共同歸納、小結,并認可、記錄。 根據實驗現象,推測水的組成,發展分析推理能力設問,引導記錄現象 實驗現象整理4.通電后,產生的氣體是什么氣體?如何檢驗?正極端玻璃管負極端玻璃管現象解釋 與老師共同歸納、小結,并認可、記錄。媒體展示 資料卡片——氫氣資料卡片——氫氣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在各種氣體中,氫氣的密度最小)具有可燃性,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常溫下,氫氣的性質很穩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檢驗方法:注意事項:1.有時試管中收集的氫氣較少時,可能只聽到爆鳴聲。而看不到淡藍色的火焰。2.混有空氣或者氧氣的氫氣遇到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所以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傾聽、認可、思考得出氫氣的檢驗方法 聯系新內容,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引導思考 這個實驗中的現象太多,記憶起來有點難度,請大家試著從中找出特點,將現象簡化記憶。 思考,尋找記憶方法。 進一步整理現象,尋找快捷記憶法。講解 正極也稱陽極,負極稱陰極。因此正極產生氧氣可以諧音記為:氧陽——“養羊”,負極產生氫氣記為:氫陰——“輕音樂”。前面的現象中還涉及到了氣體體積比,因此我們又有這樣一個口訣:正氧負氫,氧一氫二。 氧陽——“養羊”氫陰——“輕音樂”口訣:正氧負氫,氧一氫二。誤區提醒 理論上與正、負兩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氣體體積比應是1∶2,但在實驗操作中兩試管匯集的氣體體積比往往小于l∶2。這是為什么? 1.裝置氣密性不好。2.氧氣在水中溶解性比氫氣稍大。 培養對實驗失敗原因分析的能力補充講解 3.氧氣氧化性很強,有時在電極上就與電極發生了氧化反應,被消耗了。 傾聽、認可過渡 我們已經對現象進行了整理分析,接下來就要透過這些現象找出水的本質了。設問 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實驗中,水分解產生了氧氣和氫氣兩種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 問題激疑如果用文字表達式表示,怎么將這個描述轉換成式子的形式? 文字表達式:水 → 氫氣+ 氧氣用化學符號如何表示氫氣?氧氣呢? 答:H2,O2那么氫氣有什么組成?氧氣呢? 氫元素、氧元素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不變在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那么水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氫元素和氧元素總結 肯定學生的回答,科學家通過漫長的研究確定了水的組成,又再經歷了漫長的研究最終確定了水的分子式為:H2O。用符號將這三個化學式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水分解的符號表達式了。 H2O → H2↑+O2↑ 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獲得科學結論歸納 實驗結論:水是由 和 組成的。證明拉瓦錫的實驗結論是正確的。 氫元素和氧元素組織練習 1. 下列有關氫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無色、無味 B.能夠燃燒 C. 難溶于水 D.密度很小2. 在電解水實驗中如果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了2a氣體,那么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 ( )A.2 a B. 1a C.4 a D.無法確定 各自思考,解答評價、反思、認可正確答案 知識整合應用典型例題 阿伏加德羅曾經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圖7-7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1)電源的A為___ 極,B為___ 極。(2)C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可以用__________檢驗;D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檢驗;C、D兩種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為______。(3)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組成的。 各自思考,解答評價、反思、認可正確答案中考直通車 1.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這些遇難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塊壓死,而是在廢墟里漫長的等待中嚴重脫水而死,說明了水對于我們生命的延續是如此的重要,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C.水由水分子構成 D.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各自思考,解答評價、反思、認可正確答案2.下面關于水電解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C.水電解的化學方程式:2H2O=2H2↑+ O2↑ D.若a試管氣體為5mL,則b試管氣體為10mL 各自思考,解答評價、反思、認可正確答案課堂小結 1.史實回顧:水組成的發現歷程2.歷史重現:電解水實驗的探究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現象整理→實驗結論 小結、理解記憶 整體上把握此節的內容指導自學 帶著問題預習下節課內容: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今天我們接觸了三種物質:氫氣、氧氣和水,它們的組成有相同嗎?區別在哪里? 帶著問題預習指定教材的內容 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讓學生質疑 回答學生有關不清楚的問題 學生質疑 留給學生質疑機會作業布置 完成課后練習P82T1.2.以及同步練習的相關內容。 課后作業 知識鞏固、拓展7、 板書設計課題3 水的組成1、 史實回顧2、 電解水的實驗1. 實驗原理2. 實驗裝置3. 實驗步驟4. 實驗現象5. 現象整理6. 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通電通電PAGE-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