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2022年4月28日上午,芝罘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疫情期間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案件,當庭宣判:被告人馮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該案系煙臺市首例疫情防控期間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案。被告人馮某某在煙臺港碼頭從事韓國入境集裝箱裝卸工作,根據相關疫情防控規定,工作期間要求集中住宿、封閉管理。2022年3月8日、10日晚,被告人馮某某兩次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外出,先后到其兒子經營的快遞點、藥店等公共場所逗留、購買藥物,并與多名親屬見面。3月11日,被告人馮某某核酸檢測初篩陽性,3月12日核酸檢測復核陽性,被告人馮某某的行為導致其密接、次密接、其他重點人員200余人及參照次密接管理的120余人被采取隔離管控措施,其居住及活動軌跡涉及的四處重點場所被封控管理。芝罘區法院認為,被告人馮某某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引起新冠病毒傳播的嚴重危險,其行為已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第一框 夯實法治基礎板塊一、法治道路必選擇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感受法治作用1)如果你是案例中馮某的兒子,你會對父親囑咐些什么?2)芝罘區法院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做出這樣的判決有什么積極的社會效應?規范行為,維護權利;維護秩序,維護安全……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明確規定,進入商場超市等重點場所和公共場所時,需要佩戴口罩,進行健康碼、行程碼、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記錄“三碼”聯查。有人認為,疫情形勢已經穩定,這樣做大驚小怪,太耽誤時間了,完全沒有必要。你是怎么看的?暢所欲言[法官說法]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廣大市民應當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對拒不接受核酸檢測、隱瞞行程、不服從隔離管理規定,拒不執行各級人民政府發布的有關決定命令等行為,引起疫情傳播,或者造成疫情傳播嚴重威脅的,都將嚴肅追究法律責任。(曲信奇 芝罘區法院刑庭 副庭長)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感受法治作用出生上學購物工作結婚生育去世法治保障人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小磊和家人出去旅游,在賓館房間里發現了攝像頭,小磊立即報警,賓館被處罰,并對小磊一家給予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法治使人們安全、有尊嚴的生活小磊爸爸是退伍軍人,一天下夜班回家正好碰見一歹徒搶一女士背包,他飛起一腳踹飛了歹徒,但同時帶倒了女士,導致女士胳膊摔傷,用不用負責任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樣規定的意義是什么?法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的這段論述說明了什么?對個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安全、有尊嚴地生活。對國家: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發展市場經濟,維護社會穩定、正義,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我國為什么選擇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感悟法治要求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亞里士多德法治=良法+善治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達102萬條,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現行7部民事單行法全面系統編修和完善,同時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合同法、物權法等廢止。包含了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等相關規定,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規定見義勇為免責,禁止高空拋物等。法治要求之一:實行良法之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實行良法之治《民法典》作為一部良法好在哪里呢?在你的印象里,你都知道哪些法律規定讓我們感受到了良法之治?法條分享我國法律體系完善就等于法治你是否同意小麗同學的觀點?說說理由。法治要求之二—— 善治結論: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首案判決2021年1月4日,民法典施行后的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法院判決民法典首例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一兒童35樓高空拋下一瓶礦泉水,致使一名老人受到驚嚇摔倒受傷,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家長被判賠9萬余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民法典從紙面走進現實,對社會行為的指引效果也將逐步顯現。你對這樣的判決結果有什么看法?感悟法治要求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良法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法治(依法治理)人治 法治基礎不同 個人專斷與獨裁 民主特點不同 隨意性、多變性 統一性、穩定性、 權威性原則不同 不平等 平等人治與法治的區別板塊二、法治國家共建設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全面依法治國的地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頭條]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科學立法,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法治國家建設不斷進步,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如何建設法治中國(要求)[以案說法]: 如何建設法治中國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之一——電梯勸煙案河南省鄭州市一醫生楊某因在小區電梯里勸一名老人不要抽煙,引發爭執,老人因此情緒激動突發心臟病離世。家屬田某將勸阻者楊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40余萬元。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楊某的行為與老人死亡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在判決中酌定楊某向老人家屬補償1.5萬元,老人家屬不服上訴。2017年1月23日,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撤銷金水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死者家屬的訴訟請求。勸煙者楊某無過錯,不承擔責任。大家紛紛為法院的判決點贊。問:為什么大家為法院的判決點贊?給我們什么啟示?啟示: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而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做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良法之治善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社會因法治而進步,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你所期待的法治中國是什么樣的?展望未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習語欣賞習語欣賞★法治公式:100-1=0。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習語欣賞★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習語欣賞★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習語欣賞★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 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習語欣賞盤點收獲: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收獲了什么?夯實法治基礎選擇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為什么)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描繪法治藍圖依法治國地位、總目標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怎樣)課堂小結:法治中國建設任重道遠,法治中國仍在路上。我們每個公民要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自覺做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教師寄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老人電梯抽煙被勸阻后猝死”二審宣判:勸阻醫生不需賠償_clip.mp4 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mp4 法官說法.mp3 第四課 4.1夯實法治基礎教學課件-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