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注健康》教學設計三課時本節課是初中生物最后一課,希望通過兩年的學習,能在最后關注健康。通過健康狀況的測試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問題,了解健康的全面定義,理解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在個人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情緒問題,因此,本節還介紹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幫助學生主動調節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本節課主要內容與前兩節密切相關,顯示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過程:遠離煙酒,拒絕毒品,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知識與能力目標】1.說 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和作用 ;2.關注安全用 藥;3.設計并配合家庭藥箱;4.嘗試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5.學習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6.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過程與方法目標】1.熟悉一些常見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2.設計并配備家庭藥箱;3.嘗試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說出健康新概念,養成關注健康的習慣。2.正確對待各種不良情緒,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思想。3.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緒問題,從而建立對他人的理解和關心。【教學重點】1.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和作用,關注安全用藥;2.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3.掌握安全用藥的常識;4.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5.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6.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認識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教學難點】1.掌握安全用藥的常識;2.熟悉一些常見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3.設計并配備家庭藥箱,嘗試人工呼吸;4.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教師準備:1.教學光盤及有關家庭藥箱圖片資料、實物等。學生準備:1.藥盒及使用說明書;2.收集調節情緒的多種方法。【導入新課】健康是永恒的話題,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倍感健康的重要。但我們千萬不要等到健康出現問題時,才來著急、緊張。應該平時就時刻關注我們的健康,健康快樂地生活。【講授新課】第一課時 安全用藥師:如果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都無法起作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于藥物來治療疾病了。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或者是你們的家人在生病的時候,沒有去醫院而直接吃藥的經歷?這樣做可以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師:這樣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家長要有一定的醫學常識,要能夠做到安全用藥。“是藥三分毒”。師:那么,什么是安全用藥呢?生: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師:藥物可以分為處方藥(R)和非處方藥(OTC)。所有的處方藥都需要患者持有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并按醫囑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適于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這就要求大家都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和藥品的常識。(舉例)師: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了解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與用量、藥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以確保用藥安全。2、設計并配備家庭藥箱。 關注健康,首先從家庭做起,有效的措施是配備一個家庭藥箱。家庭藥箱雖然不能代替醫生治療,但在急性傷病及意外情況 的及時處理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庭藥箱中主要應存放哪些物品,家庭常用藥品主要有哪些,它們各自有哪些用途,應該如 何合理配備一個家庭藥箱 請根據平時的感性認識以及調查、走 訪、查詢資料等途徑,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討論家庭藥箱中常用的藥品和醫用器具,并列表歸納,然后設計并配備一個家庭藥箱。關注安全用藥——藥品標簽信息的解讀 我國 2001 年 2 月 28 日正式通過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藥品管理法》。該法要求加強 藥品監督管理,保證藥品質量, 保障人體用藥安全,并規定藥品包裝必須按照規定印有或者貼有 標簽并附有說明書。請事先從家中帶來若干個常用的藥品包裝外殼。仔細觀察、探究、討論藥品標簽中的信息,解讀信息的類別、含義,并列表歸納各種信息。對照并找出不符合國家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藥品信息。在家中自行用藥時如何正確使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第二課時 用藥和急救3、嘗試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溺水、觸電、中暑或煤氣中毒等緊急情況, 這時需要對患者進行急救處理。人工呼吸就是一種有用的急救方法。假設現在有一個溺水者,他被救上岸時已停止了呼吸。你們小組正好在現場,你們要如何搶救幫助溺水者恢復呼吸呢 假如是一名煤氣中毒者,你們又該怎樣辦 第三課時 健康新概念4、關注自我和他人的健康,注重保護環境。健康是永恒的話題,是人生的第一財富。為什么說把健康理解為“不生病”是片面的 請你概述健康新概念,合作小組通過量身高、稱體重,測算自己的體重狀況(溫馨提示:1獨立完成2如實評價3尊重隱私,分數不用公開。),討論交流結果,分析自己的軀體健康水平,對自己的健康作出初步評價,引導學生分析健康定義。對勇于提出異議的學生給以肯定。課件出示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引導學生談如何增進健康?小組討論應采取什么措施來保持健康。了解健康與環境的關系,注重保護環境。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交流本小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點評、引導。成果若是可張貼的作品,課后張貼于教室,供大家閱讀。具體見課堂上學生的匯報、展示、交流。【課堂小結】本節課學習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和作用,關注安全用藥旳知識,自己設計并配備家庭藥箱,嘗試做人工呼吸等知識,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做到關注健康珍愛生命。學生反思問題解決的過程,相互評價或我評價,教師適當作出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與總結。視學生展示、交流的情況而決定教師的總結。教師關鍵在于“導”,將學生的活動最終回歸于教學目標。從小養成關注健康、自我保健的良好習慣,培養珍愛生命、愛護環境、關心他人的情感。 動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理論聯系實踐運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識。養成關注健康、自我保健的良好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各小組領到學習任務之后,先獨立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自主學習,獨立探究,在此基礎上,小組內部成員之間開展合作與協商,運用各種途徑如: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查詢資料以及調查、走訪收集資料,整理并制作成學習成果,準備展示、交流。可延伸到課后繼續進行。(課內外學習相結合)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