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我相信,當代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青春榜樣--習主席lo1.2 在社會中成長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匯報人:PPTNEW1、如何理解個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2、什么是親社會行為?3、親社會行為的表現4、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5、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教材P6-9頁內容,對知識進行簡單標注、勾畫。(3分鐘)第一目在社會課堂中成長PART 0101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社會的關愛老師的教誨成長的故事思考: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誰?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社會化我 們思考:這些人對我們的“關愛”,對我們的成長有何作用?人成長的社會化過程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表現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結果什么是社會化?欣賞視頻【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你知道嗎?棉花被送到紡織廠進行紡紗織布布匹進行再加工,生產服裝采摘棉花播種收獲食品加工食物生產過程服裝生產過程從耕耘、播種、收獲、加工,再到我們餐桌上的美食、服裝等,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都離不開農民、工人、科技工作者、服務行業人員等的辛勤勞動。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一個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組成社會,則無法獲得精神、道德、物質上的生存。——〔法國〕勒魯:《論平等》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0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02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1.如何理解個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02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筆記梳理03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04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1.如何理解個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鴻星爾克積極向有困難的災區和群眾捐贈物資,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什么行為?親社會行為第二目養成親社會行為PART 0202學以致用:以下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嗎?親社會行為不是不是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2、什么是親社會行為?你還了解哪些親社會行為?無償獻血救助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你還知道哪些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不是親社會行為學會謙讓學會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3、親社會行為的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合作安慰4.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06思考一:如何看待童姓家族的善舉?提示:關愛他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一個小善舉,堅持300年: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的一童姓家族,從清朝時期開始,就在前童鎮黃洋市路廊為過往行人提供免費茶水,到童松達這一代,已有300多年。80多歲的童松達行動不便,大兒媳胡亞麗毅然承擔起了燒茶的重任。 “童家人十代燒茶,到我們這里不能斷了,樂善好施是我們童家人的傳統,這也是我們對祖祖輩輩的承諾。”思考二:童姓家族的善舉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在社會上傳播了樂善好施的理念。(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結合張桂梅老師的事跡,說說養成“親社會行為” 有何意義?(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意義)4.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06花甲明志,他臨危領軍戰非典;耄耋生輝,他星夜逆行奔武漢。不一樣的年紀,同樣的義無反顧。《人民日報》這樣評價鐘南山:“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鐘南山爺爺收獲了什么?鐘南山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承擔了社會責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鐘南山以他高尚的人格獲得了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4、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原因/意義)P8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必要性)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重要性)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重要性)志愿服務美化城市環境愛心捐助青少年如何養成親社會的行為呢?結合圖片和你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談談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5、如何養成親社會的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社會化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社會中成長社會化的含義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課堂小結課堂小測1.[2022 商丘一模]請你根據下列事例確定同學們的實踐主題( )事例一:利用周末時間到社區或者廣場宣傳憲法知識事例二:走進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打掃衛生等A.社會行為我參與 B.憲法知識我學習C.孝親敬長我行動 D.中華文化我弘揚A2.[2021 北京豐臺區期末]某班學生自發組織探究小組,利用暑假時間打卡博物館、科技館,去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跟隨父母體驗一天的工作……對該班的探究活動,認識正確的是( )A.占用太多的學習時間,得不償失B.在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C.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D.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B課堂小測3.[2021 青海]意大利某洞穴專家曾一個人度過了一年多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變得情緒低落,不善與人交談,喪失了交際能力。這說明了( )①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②我們需要在社會中獲得精神滋養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個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課堂小測4.[2021 鄭州期末]明代學者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并寫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名聯。這啟示我們要 ( )①尊重保護自然,享受美好生活②關注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事③參加社會實踐,搜集奇聞軼事④認真讀書學習,發展提升自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課堂小測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月4日在北京開幕,本屆冬奧會主題口號是“一起向未來”。來自各地的冬奧會志愿者們承擔賽事服務、禮賓等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冬奧助力。以下是志愿者們在本次北京冬奧會活動中的兩個場景:場景一場景二(1)根據本課知識,說說上述兩個場景中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展示了一種什么行為。都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親社會行為。課堂小測(2)上述行為的養成對我們的成長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我們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我們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有利于我們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談談如何養成上述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在社會中成長 課件.pptx 什么是社會化.mp4 視頻3:一個小善舉,堅持300年.mp4 視頻4:優秀人民教師張桂梅.mp4 青春榜樣--習主席.mp4 鴻星爾克向河南災區捐款.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