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4.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這節的教學設計題目 §4.4.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物、模型和圖片觀察心臟的結構及瓣膜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通過圖片展示和觀看視頻心臟的工作過程掌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通過學生活動和觀看血液循環過程視頻,掌握血液循環途徑,以及循環過程中血液顏色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物或模型觀察和觀看多媒體視頻學習心臟的結構及功能。 (2)通過學生活動和視頻觀看、圖片展示完成血液循環途徑的學習。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心臟結構和功能的相適應性,懂得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心臟的結構及功能。 2、血液循環的途徑及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難點:血液循環的途徑及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主要教法 講授法、實物或模型展示、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 學法指導 提問引導法、自主學習法、分析討論法、故事引入等方法等。教具準備 準備心臟結構模型;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 一課時教學流程 備注一、導入新課 跳繩結束時,心臟會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劇烈運動時心跳加快,其意義是什么呢?為什么運動員平時心跳比較慢?21m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有關《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的知識。 同時在黑板上寫出:§4.4.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二、新課講解 (一)心臟的外形、結構和功能 1.心臟的外形和結構 師:將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側,你能夠摸到心臟的搏動。 生:回答自己有哪些感受。 師:你們是不是都感到了心臟的跳動,知道它的具體位置和大小嗎? 生:參考教材和自己所知的知識回答。 教師總結: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形似桃子,拳頭大小。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觀察與思考】觀察人的心臟模型 1、分發心臟模型,學生分組觀察心臟模型。(上房下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由于豬或羊的心臟與人的心臟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過觀察豬或羊的心臟,來了解人的心臟的結構。 2、讓同學們閱讀P60~61觀察與思考和觀看視頻:《心臟的結構》,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心臟壁主要是由什么組織構成的?由此可以推斷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心臟壁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肌肉組織具有收縮、舒張的功能,因此,心臟能夠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21·世紀*教育網 (2)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請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或肺部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因此,與心室及心房各自所承擔的功能相適應,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同樣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左右心室與它們所承擔的功能上的差別相適應,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www-2-1-cnjy-com (3)心臟四個腔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左心房與左心室相連通,右心房與右心室相連通。左右兩側的腔是互不連通的。 (4)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相連的動脈之間有什么特殊的結構?這些結構有什么作用? 答: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這種瓣膜只能朝向心室開,從而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同樣,心室與動脈之間也有瓣膜,這種瓣膜只能朝向動脈開,從而保證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總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2-1-c-n-j-y 師:想一想心臟中的血液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出現倒流? 生:心臟的心房與心室間有房室瓣,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房室瓣只能開向心室,動脈瓣只能開向動脈,這就保證了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會出現倒流。【來源:21cnj*y.co*m】 2、心臟的功能 教師講述:在人的一生中,心臟真的從來不休息嗎? 提出思考問題:心臟是怎樣工作的呢?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2頁,回答問題。 觀看視頻:《心臟的工作過程》 展示心臟工作示意圖 總結: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臟的收縮與舒張過程。當心房收縮時,血液被壓出心房,穿過瓣膜進入心室。接著心室收縮,心房與心室間的瓣膜關閉,左心室的血液從主動脈泵出流向全身各處,右心室的血液從肺動脈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動脈瓣關閉,心房和心室均舒張,肺部的血液經肺靜脈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處的血液經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回流入右心房。 (二)血液循環的途徑 教師講述:我們已經知道,心臟收縮時,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時泵出心臟的,血液離開心臟后經過了哪些路徑,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臟的呢? 觀察與思考:血液循環示意圖 展示圖片。血液循環分為兩條路線:體循環和肺循環。 教師講述: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腔、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血變靜脈血。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設想一個紅細胞從左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回到心臟時,它經歷了哪些路徑?當它再次從心臟右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重新回到心臟時,它又經歷了哪些路徑? 答:紅細胞從左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回到心臟時,它經歷的路徑為:左心室→主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上腔或下腔靜脈→右心房。從右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回到心臟時,它經歷的路徑為: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2)、在上面的兩條循環路徑中,血液的成分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有什么意義? 答:血液從左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回到心臟的過程是體循環。這一過程能將營養物質與氧運送給組織細胞,同時將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血液從右心室出發,經血液循環回到心臟時肺循環,通過這一過程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運到肺部再經肺部排出,同時能將肺泡中豐富的氧運到心臟。 學生活動:說說體循環和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觀察視頻:《體循環及血液成分變化》,由學生總結回答什么是體循環?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問題: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腔、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體循環。血液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 觀察視頻:《肺循環及血液成分變化》,由學生總結回答什么是肺循環?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問題:肺循環: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經過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血液就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總結:由此可知,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師:有人說,動脈中流的是動脈血,靜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生:這種說法不對。動脈血是指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是指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的血。在體循環中動脈里流的一般是動脈血,靜脈里流的一般是靜脈血,但在肺循環中肺動脈里流的是靜脈血,肺靜脈里流的是動脈血。 學生活動:哪組設計的更好? 組織學生分組活動,完成血液循環路線圖的設計,然后展示各小組完成的結果。 展示路線圖設計結果。 知識拓展:人體血液循環一周多長時間? 每天人體心臟跳動產生的能量,足以把9千克重的物體升高1米。科學家推算,人從出生到50歲的時候,心臟跳動所產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顆重量級的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而血液在人體內循環一周需要多少時間呢?心臟送出來的血液,經過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然后又經過小靜脈、中靜脈和大靜脈,再返回心臟。血液按這個順序旅行,速度非常快,在體內循環一圈只需要20秒鐘,依此速度算,血液在一小時內可循環180圈,一年是1576,800圈,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血液會在體內循環1,2614,400圈。 三、總結收獲 由同學們來總結,看看我們這節課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同時可以利用課件輔助總結。 四、課堂檢驗 1、.血液經過肺循環后,發生的變化是( D ) A.養料增多,顏色由鮮紅變成暗紅 B.廢物增多,顏色由暗紅變成鮮紅 C.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D.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2、.下列是某同學對人體血液循環的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B ) A.心臟有四個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經過體循環后,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C.在血液循環中,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心室→靜脈→毛細血管→動脈→心房 D.血液循環時,先進行體循環再進行肺循環 3、.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的結構,心臟壁最厚的部位應該出現在( C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4、心臟的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保證血液的流動方向是( D ) A.心室→心房→動脈 B.心室→心房→動脈 C.心房→心室→靜脈 D.心房→心室→動脈 由于條件原因,學生沒能觀察豬或羊的心臟,是本節的遺憾。板書設計 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一、心臟的外形、結構和功能 1.心臟的外形和結構 2.心臟的功能: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二、血液循環的途徑 1.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腔、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血變靜脈血21cnjy.com 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靜脈血變動脈血作業 書66頁,第一題和第二題課后反思 本節知識點較多,雖然學生對心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這些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科學的。為使學生更完整更科學的認識和掌握心臟和血液的循環,我按教材的內容,課標的要求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本節課。 本節優點: 1、根據學生課堂的表現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學生完全掌握了本節所學內容,達到目標要求。 2、教學設計和課件設計合理,二者相輔相融。 3、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互動性強,學生參與度高。 4、能通過精心設問、指導閱讀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 本節不足和對不足的措施: 1、學生沒能觀察真實豬的心臟或羊的心臟,沒給學生一個真實的體驗,這是本最大的遺憾。生物學是實驗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作為一名生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按要求認真完成每一個實驗。 2、好學生參與性過高,而相對于較差的學過少,平時老師要更加關注這些學生,要鼓勵其大膽發言,大膽參與! 3、老師講的有點多,而給與學生發揮的時間有點少。備課要注重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案,特別是學生會的或通過自學完全能夠學會的,老師要少講,甚至不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