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氧氣》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現象,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2)通過氧氣的性質實驗,知道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氧氣性質實驗的探究,學會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2)通過對氧氣的認識,學會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培養學生歸納思維能力,“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方法;(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試驗習慣。教學重難點1、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2、難點: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與總結。教學方法:演示實驗、引導探索法教學過程一、導入鎮江市民去西藏旅游時,常感到胸悶,呼吸困難,也就是所說的“高原反應”,這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氧氣的性質。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為1.429g﹒L-1,而空氣的密度為1.293g﹒L-1。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高原上氧氣的含量少。然后向學生展示一瓶氧氣,讓學生觀察它的顏色、狀態,并聞一聞它的氣味,說出氧氣的物理性質。二、氧氣的物理性質讓學生分別觀察木炭、鐵絲、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通過討論、探索總結出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與思考:1、取一小塊木炭,放在燃燒匙里,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觀察木炭是否燃燒。2、再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先觀察它在空氣中燃燒的情況,然后連同燃燒匙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現象。3、待燃燒停止后,立即向瓶內倒進一些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蕩,再觀察石灰水發生什么變化。學生活動:問題討論1、木炭在氧氣里燃燒和在空氣里燃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2、木炭在氧氣里燃燒有什么物質產生?用什么實驗可以驗證?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的無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碳+氧氣→二氧化碳C+O2→CO2實驗演示:鐵在氧氣中燃燒。觀察與思考:鐵絲也能燃燒嗎?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燃燒?鐵絲燃燒是什么樣的?實驗演示:取一根無銹光潔的細鐵絲,把它繞成螺旋狀,一端系一根粗鐵絲,另一端系上一小段火柴梗,手持粗鐵絲,點燃火柴梗后連細鐵絲一同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發生的現象(集氣瓶內應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上一薄層濕的細砂)。問題討論1、為什么細鐵絲一端要系上一小段火柴梗,并點燃后再伸進氧氣瓶里?2、細鐵絲在氧氣瓶里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態物質(四氧化三鐵)熔化而濺落瓶底,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3、本實驗為什么要在集氣瓶里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鋪一薄層濕的細砂?4、推測鎂條在氧氣里燃燒將會有什么現象(回憶過去鎂條在空氣里燃燒的實驗)?帶著問題觀察實驗。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的黑色固體。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結論:鐵+氧氣→四氧化三鐵Fe+O2→Fe3O4小結:裝氧氣的集氣瓶要預先裝少量的水或瓶底鋪上一層細沙,是為了防止生成的灼熱的四氧化三鐵跌落炸裂瓶底。實驗演示:石蠟在氧氣中燃燒氧氣除了和碳、鐵等單質反應外,還可以和哪些物質反應呢?把燃燒匙里點燃著的一小段蠟燭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觀察現象。待燃燒停止并冷卻后,仔細觀察瓶壁上有什么現象?取出蠟燭,向瓶里倒進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石灰水有什么變化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現象:火焰十分明亮,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結論: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跟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同時放出熱量,氧氣具有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提供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