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元 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統一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2.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書寫,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變化,元素不發生變化;2.通過聯想、搶答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素符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2.發展善于思考與合作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元素概念、元素符號【教學難點】:元素概念【教學用品】:多媒體【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回憶:什么事相對原子質量?作為標準的碳-12原子的構成是怎樣的? 思考、回答: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以及作為標準的碳原子的構成。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設問:有沒有別的碳原子呢? 猜測 在猜測中激發求知欲。投影:展示兩組原子提出問題: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導總結:總結元素的概念。 觀看屏幕思考他們稱為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因。交流討論后得出元素的概念。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在對比中感受元素的特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出問題:怎樣判斷兩種原子是否為同一種元素?總結、投影: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 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區分兩種元素。 深化對元素概念的理解。培養總結能力,加深對元素的理解。提出問題:水是由什么組成?水是由什么構成?水分子由什么構成? 認真思考,組內交流:水的組成、構成以及水分子的構成。 初步的學會正確的使用元素、原子來描述物質的組成、構成等。交流討論: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根據表格內容分組討論,各小組代表交流發言,找出元素與原子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共同完成表內各項內容。 培養生的學合作意識及對已學知識的分析、比較能力。討論:在化學反應中,分子是否發生變化?元素是否發生變化? 結合對應反應文字表達式,思考化學變化中分子與元素是否發生變化。 通過交流討論,增強小組合作能力。指導閱讀: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閱讀課本有關內容,討論、交流,進行搶答。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增強自信心。資料卡片: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給元素進行分類。 認真閱讀,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特點對元素進行分類。 讓學生尋找規律,自主學習。討論:說說元素符號的發展史。投影:道爾頓的元素符號。投影:元素符號的定義。 學生發言,介紹元素符號的簡單的發展史。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通過自學閱讀,誰能總結出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的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投影: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 交流、討論書寫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小組代表發言,總結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及表達能力。及時鼓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啟發:同學們能否尋找一些記憶方法,如:聯系、對比等,盡快認識這些元素符號呢?誰來介紹一下你的“金點子”呢? 同桌討論,小組交流,介紹個人記憶的好方法。 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自我展示中體會成功的樂趣。投影:相關習題 思考回答 學以致用,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總結與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作業布置:完成相關練習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本課有關內容進行歸納小結,然后各派代表進行發言。 培養學生歸納、表達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板書設計:課題2:元素1、 元素1. 定義2. 特點3. 分布2、 元素符號1. 定義2. 書寫原則3. 表示含義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