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方程式》教案一、教學目標:1、掌握質量守恒定律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最后歸納總結的方式學習。3、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并善于歸納的良好學習習慣。二、教學重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三、教學難點: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四、教學過程:1.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宏觀:元素種類,元素質量,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微觀: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 不變。2.質量守恒定律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原因:原子種類沒有改變,原子數目沒有增減,原子質量沒有變化。應用:解釋一些實驗事實,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或化學式,進行有關計算。3.對定義的理解(1)參加”意味著反應物中過量的剩余部分的質量不應算在內。如蠟燭燃燒剩余的石蠟不算在內。(2)“總和”意味著把各種狀態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內。如肉眼看不見的氣體也應考慮。(3)初中化學中質量守恒定律僅適用于化學變化。4.推斷物質的組成例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為:有機物 + 氧氣→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以下關于有機物組成元素推斷正確的是(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氫元素C.一定含碳、氫和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確定物質的化學式例:一氧化氮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幾年來又發現生物體內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擴張血管、增強記憶的功能,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熱點。工業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學方程式為:4X + 5O2=4NO + 6H2O ,則X的化學式為( )A.N2 B.NO2C.NH3 D.N2O56.知識點三:書寫化學方程式(1)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a.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b.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a.寫根據實驗事實,在式子兩邊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并在兩邊之間畫一條短線b.配平化學方程式,將短線改為等號c.標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短線改成等號。(3)化學方程式的配平a.觀察法b.最小公倍數法:配平時,首先找出反應式左、右兩邊各出現一次,且原子個數即不相等,又相差較多的元素,求出最小公倍數。如:P+ O2—P2 O5中 ,O2和P2 O5中的O最小公倍數為2×5=10,用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含有該元素的化學式中的原子個數,其商就是該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如:P2 O5中有5個O原子,P2 O5的系數為10/5=2;O2中有2個O原子, O2的系數為10/2=5。7.化學方程式的涵義(提供的信息)a. 哪些物質參加了反應(反應物)b .生成了哪些物質(生成物)c .反應條件d .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粒子數量比e. 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8.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化學方程式的讀法是從左到右,先讀反應物,后讀生成物。如反應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種,反應物之間的“+”號讀作“跟”、“與”或“和”,生成物之間的“+”讀作“和”,“=”讀作“生成”。如反應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的,還應讀出反應條件。例如:S+O2 SO2① 質的方面:硫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② 量的方面:每32份質量的硫跟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二氧化硫。③粒子方面:每1個硫原子與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硫分子。9.知識點四: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各物質的質量比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每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計量數的比(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a設未知量(求什么就設什么,將所求的問題一次設出)b寫出化學方程式并配平(計算中所用到的化學方程式)c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只寫與已知和所求有關的物質,上寫相對分子質量,下寫物質的質量,已知的帶單位)d列出比例式、求解(注意單位的統一)e簡明地寫出答案10.課堂練習:11.課堂小結:12.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