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在第二單元關于氧氣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一些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了解到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及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有關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具備了對燃燒現象及滅火原理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獲得理論上的能力升華。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對以后高中將要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緩慢氧化及自燃相關知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正常教學一課時內完成有些多,我將本課內容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包括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緩慢氧化、自燃現象。其余放在第二課時。 2、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新課程標準中“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以教材的特點和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化學思維特征為出發設定教學目標。A.知識目標:能夠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B.能力目標: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于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等綜合能力。C.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意識,并從形成性學習中體驗成功。3、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二、教法分析采用引導探究法、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法三、學法指導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法(小組合作、組間合作)四、學情分析1、學生已有的知識(1)燃燒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2)一些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所出現的不同的現象(3)生活中關于燃燒的常識2、欠缺的東西(1)對“著火點”、“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還比較模糊(2)知道滅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學習的困難在探究性實驗中對于實驗的設計不夠嚴密。五、教學思想1.本節課的內容本沒有難度,所以我認為教材的設計目的在于通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探究來強化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如果學生基礎較好,完全可以將教材中“認識燃燒條件”變成“探究燃燒條件”。將教學活動設置在具體的情境中,并將情境選擇的重點放在學生更有興趣的情景中,因此,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化學,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2. 創造條件讓學生探究滅火的方法、燃燒的條件等實驗。而探究的的核心方法則是在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探究中有廣泛的應用的控制變量法。雖然控制變量法學生在初中生物和初二物理中學過,也知道控制變量法,但從教學實踐來看,當知識遷移到不同學科或情景時,學生仍感覺陌生。因此本節課的設計順序,并不是想將問題變得深奧難懂,而是想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3.以粵教版教材思路為主體。參考人教版教材的優勢,設計了用紅、白磷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在課堂上呈現,這樣可以更好的強化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并可以用白磷的著火點低引出自燃的原理。六教學過程活動環節 師生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目的分析學習活動過程 引入環節一:認識燃燒現象環節二:探究燃燒條件,體驗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環節三:理解著火點的含義,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環節三:了解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環節四:探究滅火原理環節五:了解消防安全知識環節六:鞏固練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用帶有緊迫感的電影畫面引入,激起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提出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初步嘗試設計方案增強合作意識鍛煉協作能力增強動手實驗能力強化觀察分析能力體會著火點的含義再次體會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認識著火點的含義創設突發性情境,增強學生好奇心,并能提高學生通過信息解決遇到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散思維,通過實踐、思考得出滅火原理并應用于開始所創設的情境中以及生活中,學以致用。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認識生命的可貴練習鞏固,學以致用播放視頻:燃燒帶來光明和力量講述:燃燒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象征永不服輸的進取精神。然而,任何能量都是雙面的,燃燒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播放電影片段:火場逃生設問:如果主人公是你,你有什么辦法逃生?過渡: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只有更好的了解燃燒,才能更好的利用燃燒給我們帶來的能量引導:請回憶你所接觸過的燃燒反應,以及剛才的畫面歸納燃燒的特點。過渡:是不是所有的物質在任何條件下均可燃燒?設問: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呢?引導:根據給定的儀器能否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鋪墊:大家一共猜想了三個因素,如果我們要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燃燒的影響,對其他兩個因素該如何處理?要相同嗎?為什么?講解:此方法就是科學探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控制變量法。布置任務:請各小組根據所給儀器和用品,設計實驗分工完成實驗任務。巡視并作出指導宣布時間已到提問:你們小組的方案是?現象是?結論是?板書:燃燒條件:達到一定溫度、與氧氣接觸、有可燃物設問:是不是只要升高溫度物質就一定會燃燒呢?煤塊和蠟燭點燃方式是否相同?為什么?提問:說明不同的物質在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是否相同?講解:1.物質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著火點。2.不同物質著火點不同。請閱讀81頁下面表格3.白磷著火點40℃,含義是什么?4.紅磷著火點?過渡:說明物質燃燒并不是只要升高溫度就可以,溫度必須達到物質的著火點。是不是這樣呢?布置任務:根據給定的儀器和藥品,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溫度達到著火點物質才能燃燒?設問:裝置稍作改進能否同時證明物質燃燒必須接觸氧氣?展示:實驗裝置總結并板書:燃燒條件暗設情境:偷偷在燒杯中的衛生紙中加一小塊白磷故作驚訝:我沒有點燃衛生紙??!設疑:會不會是剛剛用衛生紙吸收白磷表面的水導致燃燒呢?提出問題:物質燃燒一定需要點燃嗎?布置任務:閱讀課本82也第二段了解什么叫做緩慢氧化提問:白磷是如何具備三條燃燒條件的?尤其是如何達到著火點的?(室內溫度只有20℃左右)講解:由于緩慢氧化的放熱,引發物質達到著火點而燃燒的現象叫做自燃過渡:無論是自燃還是認為,一旦變得無法控制就會危及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展示:視頻火災講解:如何迅速控制火情,減少損失是消防工作的要點。設問: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滅火布置任務:請用行動證明你的方法是正確的請用給定的用品滅火,每種方法限用一次,并且要說出你的滅火方法原理是什么?提問:滅火方法一共幾種原理?三種方法要同時具備還是只需要一種即可?為什么?提問:你認為圖中用什么原理滅火?課前電影片段中的主人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滅火?展示:視頻火場逃生后半部分提問:原理是?過渡:盡管我們有一定的滅火方法,但是當火災已經無法控制時,我們還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你知道有哪些在火中保護自己的方法嗎?展示:視頻消防安全知識見投影:分層次練習 觀看視頻說出一些逃生方法回憶、歸納::燃燒: 放光、放熱、一般有氧氣參與根據生活經驗回答:不是根據生活經驗猜想:溫度、可燃物、氧氣思考回答:其他兩個變量要統一,從而形成對比(或實驗設計條件的公平性)討論:實驗方案操作:完成實驗并記錄根據實驗過程回答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回答:蠟燭更易燃燒閱讀:81頁表格,了解常見物質著火點。閱讀表格回答:當溫度達到或超過40℃時白磷才會燃燒240℃思考:設計實驗方案單獨表述思考討論單獨表述實驗操作觀察現象語言表達得出結論發現意外情況:燒杯中衛生紙燃燒閱讀課本:緩慢氧化的概念單獨表述:白磷意外燃燒的原因觀看視頻:感受火災的可怕興致盎然,說出各種滅火方法實踐:單獨到講臺上進行滅火大比拼并說明原理根據實踐回答:三種,只需要滿足其中一條即可。因為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觀看視頻回答:隔離可燃物單獨表述:消防安全知識觀看視頻:學習更多消防安全知識思考回答練習題七、板書設計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原理1、有可燃物 1、清除(隔離)可燃物2、和空氣(或氧氣)接觸 2、與空氣(或氧氣)隔絕3、達到可燃物著火點 3、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緩慢氧化 自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