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科 化學 授課年級 初三年級 學校 教師姓名課題名稱 第三單元 課題2 元素 計劃學時 2課時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的內容。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定義,從而把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統一起來。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難還在于在實際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符號和名稱,必須會寫、會讀、會用。學習者分析 開正課前,我已經安排學生認識了原子序數從1-20,及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加上學生已經認識了原子的構成,同時前面也接觸了幾種物質及構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對于化學元素也不很陌生。但要從微觀角度給元素下定義,弄清原子與元素的關系,并把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構成的認識統一起來,這對于他們來說很難。因此,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對元素定義的死記硬背而不能認識其含義,常見元素符號記憶不牢固,元素符號書寫不規范,單質和化合物概念不清。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和相關信息。教學方法 講授法和討論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第二課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展示課本74頁圖4-5引出問題,導出第二課時 元素符號指導學生閱讀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及書寫規則。 叫學生回顧之前要求逐步記憶和認識的30種元素名稱及符號,并展示有關元素符號的練習,并給予評價 展示元素符號“O”,引出問題:元素符號表示什么?它的意義?并對學生的回答作評價 展示有關元素符號含義的練習,指導學生練習并評價 展示排列有序的超市商品圖,引出問題:超市商品排列有序的目的是什么?那元素怎樣放才好呢? 指導學生查看元素周期表,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和相關信息 指導學生完成活動與探究,并給予評價 引導學生進行本節知識小結,安排課后鞏固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交流,總結學生記憶學生練習學生討論,思考回答學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說出元素周期表的內容學生每5個同學為一組,合作完成活動與探究,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讓學生體會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引出學習元素符號的重要性強化對元素符號的記憶,書寫,為進一步學習化學式作準備。通過練習加強對元素符號的意義的認識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和相關信息通過探究,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PAGE-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