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星期 三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課題 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認識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 (2).利用實驗學習對比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通過活動和探究,體會對獲得的事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索精神。 (2).體會到事物都有兩面性,有正面的作用也會有負面的影響,認識到化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情分析 化學是初三學生在本學期新接觸的一門學科,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很強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喜歡與人合作交流,樂于動手操作。本課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生產聯系較多,課題對于學生既親切又熟悉,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因此,在對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應注重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有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認識到學好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重 點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 點 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啟發指導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指導 討論法、實驗探究法、自主閱讀法教學手段 多媒體圖片展示、實驗直觀演示教學過程:【圖片引入】 同學們,在多媒體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火),在化學里,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燃燒”。那么,火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呢?請同學們舉一些例子(能加熱食物,取暖,照明等)。火對我們是不是只有有利的一面呢?如果對火利用不當就會釀成慘痛的悲劇——火災。所以,今天我們有必要一起來學習3.3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板書)【復習回顧】 回顧之前學過哪些物質的燃燒反應?完成多媒體表格,分別寫出紅磷和鎂帶在空氣中、鐵絲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現象及文字表達式。【提出問題】 1、同學們能否根據表格內容概括出燃燒的特征?什么是燃燒?(板書:燃燒的定義)氧化反應和燃燒之間是什么關系?發光發熱現象和燃燒之間是什么關系?【探究活動】 回顧前面探究“銅的化學性質”實驗的過程,思考探究實驗一般分為哪些步驟?對于“燃燒的條件”這個實驗的探究,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1、所有的物質都能燃燒嗎?2、能燃燒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可以燃燒?[猜想與假設]猜想1:物質本身是可燃物;猜想2:可燃物需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猜想3:可燃物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實驗驗證] 探究某種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通常采用什么方法來設計實驗?(控制變量法,或對比法)探究實驗一:分別用鑷子取一小塊木炭和一小塊石頭,同時用同一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過段時間后,觀察現象。現象:木炭能燃燒,而石塊不能燃燒。結論:燃燒需要的首要條件是物質本身是可燃物。探究實驗二:分別點燃兩支小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燒杯罩住,觀察實驗現象。現象:未用燒杯罩住的小蠟燭繼續燃燒,而用燒杯罩住的小蠟燭過一會兒熄滅了。結論:燃燒需要可燃物接觸氧氣(或空氣)。探究實驗三: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支火柴梗、一小塊木炭,放到酒精燈的火焰上片刻,觀察實驗現象。現象:火柴梗燃燒,而木炭過段時間燃燒。結論:燃燒需要可燃物達到燃燒必需的最低溫度,此溫度為著火點。(強調:著火點概念;著火點是可燃物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發生改變。)(學生活動:閱讀教材81頁表格,回答白磷、紅磷及無煙煤的著火點分別是多少?說出它們所表示的意義)[實驗結論]燃燒需要具備的首要條件是物質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與空氣或者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討論與交流]1、如何促進燃料的完全燃燒?防止造成燃料的浪費及空氣污染。(1、增大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的接觸面積;2、增加氧氣的濃度)2、緩慢氧化雖然沒有發光現象,但會放出熱量,如果這些熱量不能及時散出,會出現什么結果?(閱讀教材82頁)【學生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把蠟燭熄滅,看誰的方法最多。教師提供:燒杯、水、濕抹布、剪刀 、書本、沙子……【提問】雖然滅火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按照滅火的原理分,能分成幾類?【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1.燃燒物與其他可燃物隔離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3.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下。(板書)這三個條件具備其一即可。【交流分析】燃燒和滅火是什么關系?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便可達到滅火的目的。【鞏固練習】1、用扇子一扇,燃著的蠟燭立即熄滅,其原因是 ( ) 用扇子扇爐火,爐火更旺,其原因是 ( ) A.空氣流動使蠟燭接觸的氧氣減少B.空氣流動帶走燃燒的熱量使燭火的溫度低于蠟的著火點C.爐中燃燒物量大,放熱多,空氣流通不致使爐溫降低很多,卻使供給的空氣增加D.使蠟燭的著火點降低請完成下列表格滅火事例滅火方法滅火原理:破壞哪種燃燒條件熄滅酒精燈油鍋著火紙箱著火森林著火3、 修改簡記東方中學教案板 書 設 計 §3.3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一、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二、燃燒的條件(同時具備): (1)物質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觸氧氣或空氣; (3)溫度達到著火點。三、滅火的原理(具備其一): (1)燃燒物與其他可燃物隔離或清除掉可燃物; (2)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 (3)使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作 業 布 置 1、列舉生活中的滅火實例,并說一說滅火的原理。2、《課堂練習冊》中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習題。拓 展 延 伸 認識常用的滅火器;2、了解關于火災的安全知識。課 后 反 思 1.有關燃燒條件的探究改進實驗效果是否達到了目的?2.學生是否學會了控制變量法?3.學生對滅火原理和滅火方法能否準確區分?備課組長簽字小明用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他發現熱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銅片上的白磷開始燃燒,而紅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燒,請回答:(1)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2)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了而紅磷沒有燃燒?(3)為什么水里的白磷沒有燃燒?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水中的白磷燃燒起來?(4)實驗完畢,小明將燒杯中的熱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時,小明發現白磷剛露出水面就劇烈燃燒起來,請解釋該現象_______________;(5)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6)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