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2023學年蘇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第一章 第二節 第1課時 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和細胞中的糖類(學案+課時對點練 word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2023學年蘇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第一章 第二節 第1課時 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和細胞中的糖類(學案+課時對點練 word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二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第1課時 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和細胞中的糖類
[學習目標] 
1.說出細胞中的元素以碳鏈為骨架形成復雜的生物大分子。
2.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3.活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一、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1.碳原子的結構和特點
(1)碳原子的結構
(2)碳原子特點:碳原子外層的四個電子可與其他原子結合,即通過與其他原子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
2.生物大分子
(1)概念:生物體內合成的相對分子質量超過10 000的有機化合物。如多糖、蛋白質和核酸。
(2)結構特點:由許多基本組成單位(單體)連接而成。
3.碳骨架
(1)碳原子之間可以通過單(C—C)鍵相連接,也可以通過雙(C=C)鍵相連接,形成不同長度的分支狀、鏈狀或環狀結構,這些結構被稱為有機化合物的碳骨架。
(2)碳骨架結構的排列和長短決定了有機物的基本性質。
(3)碳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
判斷正誤
(1)蛋白質、多糖和核酸都是由碳骨架構成的生物大分子(  )
(2)碳骨架是單體的碳原子之間通過單鍵或雙鍵相連接形成的分支狀、鏈狀或環狀結構(  )
(3)碳元素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因為碳元素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4)碳原子需要其他原子提供四個電子才具有穩定結構(  )
答案 (1)√ (2)√ (3)× (4)√
分析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的原因
1.以下是碳原子結構圖,據圖分析:
(1)填出圖中①~③的結構名稱。
(2)碳原子中可以與其他原子形成共價鍵的電子是①(填圖中序號),碳原子形成的共價鍵數是四個。
2.為什么說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沒有碳,就沒有生命?
提示 碳鏈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而生物大分子又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成分。
生物大分子 單體
多糖 葡萄糖
蛋白質 氨基酸
核酸 核苷酸
1.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大分子包括無機鹽
B.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C.核酸是儲存遺傳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D.多糖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體現了“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答案 A
解析 無機鹽是小分子,A錯誤;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B正確;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屬于生物大分子,C正確;由于碳原子在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說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多糖和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體現了碳是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D正確。
2.下列不屬于構成生物大分子的碳骨架的是(  )
答案 D
二、糖類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和主要能源物質
1.元素組成: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2.分類和分布
單糖 五碳糖 核糖、脫氧核糖
六碳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二糖 植物 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動物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主要)
多糖 植物特有 淀粉、纖維素
動物特有 糖原
3.糖類的功能
(1)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淀粉是許多植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物質。
(3)糖原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物質。
(4)葡萄糖是構成二糖和多糖的主要單體,是細胞中能量代謝的關鍵單糖。
(5)糖蛋白和糖脂在細胞免疫、細胞識別、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糖類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4.糖類的檢測
根據糖類是否具有還原性,可將糖類分為還原糖和非還原糖。單糖和麥芽糖、乳糖等二糖是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淀粉、蔗糖等是非還原糖。
判斷正誤
(1)麥芽糖、蔗糖、乳糖水解后都可以得到葡萄糖(  )
(2)淀粉和纖維素都是植物細胞內儲存能量的多糖(  )
(3)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能源物質,都分布在肝臟中(  )
(4)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組成成分都含有纖維素(  )
答案 (1)√ (2)× (3)× (4)×
分析糖類之間的相互轉化
1.食物中的糖如何轉化成人體細胞中的糖?請舉例說明。
提示
2.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但受限制的不僅僅是甜味食品,米飯、饅頭等主食為什么也需要定量攝?。?br/>提示 米飯、饅頭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經消化分解后可以生成葡萄糖,進而使血糖濃度升高。
3.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為什么它們在化學性質上有很大差異?
提示 三種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但葡萄糖連接的方式不同,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化學性質。
1.糖類的種類和主要功能
分類 概念 種類 分子式 主要分布 主要功能
單糖 不能水解的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動植物細胞 RNA的成分
脫氧核糖 C5H10O4 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
果糖 植物細胞(主要)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動物細胞(主要)
二糖 由兩分子單糖結合而成的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細胞 能水解成單糖而供能
麥芽糖
動物細胞(主要)
乳糖
多糖 水解后能夠生成許多單糖的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細胞 植物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纖維素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
糖原 肝糖原 動物肝臟 儲存能量,調節血糖
肌糖原 動物肌肉 氧化分解時為肌肉收縮提供能量
2.三個角度對糖進行分類
分類論據 種類
按歸屬 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糖 核糖、脫氧核糖、葡萄糖
主要存在于動物細胞中的糖 半乳糖、乳糖、糖原
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的糖 蔗糖、果糖、麥芽糖、淀粉、纖維素
按功能 細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質 葡萄糖
細胞中的儲能物質 淀粉、糖原
細胞的結構物質 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
按是否具有還原性 還原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麥芽糖、乳糖
非還原糖 蔗糖、淀粉、糖原、纖維素
3.糖類之間的轉化
3.(多選)活的細胞之所以能夠進行各項生命活動,與構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有密切關系。糖類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下列關于糖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糖類的組成元素是C、H、O
B.糖類是生物體的主要能源物質
C.糖類中糖原、淀粉和纖維素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
D.多糖和二糖水解都能產生葡萄糖
答案 ABD
解析 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屬于結構物質,不儲存能量,C錯誤。
4.若淀粉在某生物體內可發生如下轉化過程:“淀粉→麥芽糖→葡萄糖→糖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糖原都是人體細胞內的儲能物質
B.該生物是動物,因為能將淀粉轉化為糖原
C.該生物細胞中除了麥芽糖以外還有其他種類的二糖
D.多糖均可作為能源物質
答案 B
解析 糖原是人體細胞內的儲能物質,淀粉是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A錯誤;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多糖,而此生物能將淀粉轉化為糖原,所以是動物,B正確;動物細胞內沒有麥芽糖,C錯誤;多糖中的纖維素組成植物的細胞壁,不能作為能源物質,D錯誤。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1.鑒定淀粉
(1)實驗原理: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碘液,碘分子與淀粉結合產生變色反應,溶液變成藍色。
(2)實驗步驟
①取三支潔凈的試管,分別編號為A、B、C。
②用天平稱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各1 g,分別放入盛有20 mL清水的燒杯中,溶解備用。
③用量筒量取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各3 mL,分別加入A、B、C試管中。
④向上述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入等量的稀碘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
(3)實驗結果:C試管溶液變藍。
2.鑒定還原糖
(1)實驗原理
①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產生麥芽糖,麥芽糖是一種還原糖。
②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非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則不發生磚紅色沉淀反應。
(2)實驗步驟
判斷正誤
(1)葡萄糖和麥芽糖是還原糖,而蔗糖和淀粉是非還原糖(  )
(2)淀粉遇稀碘液變藍,糖類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  )
(3)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CuSO4溶液組成,使用時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  )
答案 (1)√ (2)× (3)×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提供以下材料進行實驗,材料:蘋果、梨、甘蔗、甘藍、韭菜等。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哪幾種?并說出理由。
提示 蘋果和梨;還原糖含量較高,且材料的顏色較淺。
(2)實驗過程需要用到隔水加熱,注意事項有哪些?
提示 ①注意安全使用酒精燈等實驗器具;②在對試管中的溶液進行加熱時,試管底部不要觸及燒杯底部,以防受熱不均勻;③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造成燙傷。
1.還原糖的鑒定材料的選擇
(1)選擇富含還原糖的無色、白色或淺色的材料,如蘋果或梨的果肉組織。一般不選擇西瓜,因為其本身顏色會遮蓋反應結果。
(2)甘蔗或甜菜不能用來鑒定還原糖,因為其所含的糖主要是蔗糖,為非還原糖,還原糖含量很少。
2.鑒定還原糖的注意事項
(1)斐林試劑現配現用,先混合均勻再添加。
(2)一般不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而是隔水加熱,避免直接加熱反應過快而影響觀察效果。
3.實驗結果的提醒
溶液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開始時的淺藍色是Cu(OH)2的顏色,后來的棕色是淺藍色和磚紅色的混合色,最后Cu2+全部轉化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5.(2022·連云港高一檢測)關于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鑒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量取2 mL斐林試劑時應優先選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在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液體呈藍色,加熱后先變綠,再變成磚紅色
C.隔水加熱時,試管中液體的液面應低于燒杯中水的液面
D.組成斐林試劑的兩種溶液需分別儲存,使用時再臨時混合均勻
答案 B
解析 量取2 mL斐林試劑時應優先選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用10 mL量筒誤差大,A正確;在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試管內液體呈現淺藍色,加熱后先變成棕色,再變成磚紅色,B錯誤;隔水加熱時,試管中液體的液面應低于燒杯中水的液面,確保試管中液體都能均勻受熱,C正確;組成斐林試劑的兩種溶液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若提前混合就會生成氫氧化銅,需分別儲存,使用時再臨時混合均勻,D正確。
6.某校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義務為糖尿病患者檢測尿液,看其是否康復。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所用試劑為質量濃度為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uSO4溶液?、谙蚰蛞褐邢燃尤隢aOH溶液,振蕩搖勻后,再加入CuSO4溶液?、巯蚰蛞褐屑尤朐噭┖?,50~65 ℃條件下隔水加熱,觀察是否有紫色反應?、転榱耸菇Y果更可信,應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餾水溶液作為對照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該糖具有還原性,可使用斐林試劑檢測。所用斐林試劑為質量濃度為0.1 g/mL的NaOH溶液和0.05 g/mL的CuSO4溶液,使用時,兩者應混合均勻后加入,①②錯誤;該實驗的檢測結果應該是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產生,③錯誤;為增強實驗的說服力,可取等量的含有葡萄糖的蒸餾水溶液作為對照組,④錯誤。
題組一 碳鏈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1.如圖為碳原子結構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是電子,②是中子 B.①和③的數目不相等
C.②和③的數目相等 D.能與其他原子形成共價鍵的是④
答案 D
解析?、偈峭鈱与娮?,②是中子,A項正確;①是外層電子共4個,③是質子共6個,數目不相等,B項正確;②和③數目相等,都是6個,C項正確;能與其他原子形成共價鍵的是外層的電子①,D項錯誤。
2.以下說法支持“碳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的依據是(  )
A.各種生物大分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
B.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鏈為基本骨架
C.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稱為“碳水化合物”
D.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C元素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大分子包含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等,含量最高的元素未必是碳,對于糖而言,氧含量可能是最高的,A錯誤;生物大分子包含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等,這些大分子及其單體均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B正確;糖類是生物體的主要能源物質,稱為“碳水化合物”,但這并不是“碳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的依據,C錯誤;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C、H、O等元素,不能作為“碳是組成有機化合物的核心元素”的依據,D錯誤。
題組二 糖類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和主要能源物質
3.體操運動員的肌肉很是令人羨慕,青翠欲滴的菠菜也讓人賞心悅目。他們的細胞共有的糖是(  )
①糖原?、诘矸邸、壅崽恰、芷咸烟恰、莺颂?br/>A.②④ B.④⑤
C.③⑤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糖原為動物細胞所特有的多糖,淀粉為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多糖,①②不符合題意;蔗糖為植物細胞所特有的二糖,③不符合題意;葡萄糖為單糖,動植物細胞內都含有,④符合題意;核糖是構成核苷酸的組成成分之一,動植物細胞內都含有,⑤符合題意。
4.(2022·連云港高一期末)下圖表示大分子糖轉化為葡萄糖的兩種生物方法,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制造麥芽糖漿的過程與圖中方法一過程相似
B.圖中①和②代表的有機大分子依次是纖維素和淀粉
C.若①和②為生命活動供能,通常情況下先轉化為葡萄糖
D.方法二可作為工業上利用植物秸稈生產葡萄糖的原理
答案 B
解析 分析圖示可知,方法一過程會產生麥芽糖,故制造麥芽糖漿的過程與圖中方法一過程相似,A正確;圖中①和②代表的有機大分子依次是淀粉和纖維素,B錯誤;葡萄糖是細胞能夠直接利用的單糖,故若①和②為生命活動供能,通常情況下先轉化為葡萄糖,C正確;方法二通過化學方式產生葡萄糖,故可作為工業上利用植物秸稈生產葡萄糖的原理,D正確。
5.下列關于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單糖可以被進一步水解為更簡單的化合物
B.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單體均為果糖
C.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也是細胞的重要結構物質
D.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糖,元素組成不同
答案 C
解析 單糖不能被進一步水解,A錯誤;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單體均為葡萄糖,B錯誤;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也是細胞的重要結構物質,如糖蛋白、核酸中均含有糖類,C正確;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由C、H、O組成,D錯誤。
題組三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6.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一學生制備了某蘋果的兩種提取液:①淺紅色混濁的勻漿;②淺黃色澄清的勻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與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
B.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麥芽糖和蔗糖等還原糖
C.提取液②加入斐林試劑并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葡萄糖
D.檢測還原糖時,應先加入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
答案 A
解析 由于②較澄清,①為淺紅色混濁的勻漿,所以與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A正確;淀粉和蔗糖不是還原糖,B錯誤;斐林試劑能與還原糖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現配的斐林試劑并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但不能確定是葡萄糖,C錯誤;檢測還原糖時,應將等量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D錯誤。
7.某學生進行了下面的實驗:他將稀碘液滴在一塊干面包上,面包變成了深藍色;他嚼碎了另一塊面包,并用斐林試劑檢驗,溶液中出現了磚紅色沉淀。因此,他得出結論,面包被嚼碎時產生了還原糖。這位學生的實驗設計的錯誤之處在于(  )
A.未對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檢驗
B.未對唾液做淀粉檢驗
C.未對干面包做還原糖的檢驗
D.未考慮面包的制作時間
答案 C
解析 將稀碘液滴在(未嚼碎的)干面包上,面包變成了深藍色,只能說明其中含有淀粉,并不能排除是否含有還原糖,因此還需對干面包做是否含還原糖的檢驗。
8.(2022·揚州高一期末)某同學探究不同材料中還原糖含量高低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列,對其結果的分析錯誤的是(  )
項目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試管4
蘋果提取液 2 mL — — —
雪梨提取液 — 2 mL — —
白菜提取液 — — 2 mL —
蒸餾水 — — — 2 mL
某試劑 1 mL 1 mL 1 mL 1 mL
水浴加熱 磚紅色很深 磚紅色 磚紅色較淺 無磚紅色
A.蘋果組織細胞中還原糖含量較高
B.白菜細胞中也含有還原糖
C.試管4中溶液為無色
D.實驗所用試劑為斐林試劑
答案 C
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蘋果提取液中的磚紅色最深,蘋果組織細胞中還原糖含量較高,A正確;白菜提取液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呈現磚紅色較淺,故白菜細胞中也含有還原糖,B正確;斐林試劑含有銅離子,試管4中溶液應為淺藍色,C錯誤;檢測還原糖所用試劑是斐林試劑,D正確。
選擇題9~10題為單選題,11~13題為多選題。
9.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共同點是(  )
A.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
B.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C.基本組成單位都是五碳糖
D.都是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的
答案 D
解析 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A項錯誤;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項錯誤;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屬于六碳糖,C項錯誤;上述三種多糖都是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的,D項正確。
10.下圖表示糖類的化學組成和種類,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單糖、二糖、多糖,它們均可繼續水解
B.血糖低于正常值時,肌肉中的⑤可分解產生葡萄糖及時補充
C.①②均屬于還原糖,在水浴加熱條件下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將產生磚紅色沉淀
D.④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說明多糖也可以參與細胞結構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單糖不能繼續被水解,A錯誤;血糖低于正常值時,肝糖原可水解為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B錯誤;還原糖包括所有的單糖以及二糖中的麥芽糖和乳糖,①均屬于還原糖,②中的蔗糖不屬于還原糖,C錯誤;④是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說明多糖也可以參與細胞結構的形成,D正確。
11.2021年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馬延和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重大成果,我國率先實現在細胞外將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該技術可以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直接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在車間生產淀粉。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因為細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若人工合成淀粉用于人和動物的食物,有利于解決糧食危機和緩解全球變暖
C.植物合成淀粉、人工合成淀粉都是以葡萄糖為原料
D.人體將米飯中的淀粉水解成麥芽糖后才能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
答案 ACD
解析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說明碳元素的重要性,但不是因為細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玉米干重中比例最大的是O,A錯誤;若人工合成淀粉用于人和動物的食物,可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解決糧食危機和緩解全球變暖,B正確;人工合成淀粉是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在車間生產出來的,C錯誤;米飯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小腸細胞吸收,麥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D錯誤。
12.海藻糖是由兩個吡喃環葡萄糖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非還原二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海藻糖與斐林試劑在50~65 ℃隔水加熱條件下反應可產生磚紅色沉淀
B.植物細胞中常見的二糖有蔗糖、麥芽糖
C.脫水縮合反應還可發生在單糖形成多糖的過程中
D.組成海藻糖的化學元素有C、H、O、N、P等
答案 AD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海藻糖為非還原糖,故不能與斐林試劑在50~65 ℃隔水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A項錯誤;單糖經脫水縮合形成多糖,C項正確;海藻糖為糖類,故組成海藻糖的化學元素有C、H、O,D項錯誤。
13.下列關于纖維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成分
B.易溶于水,在人體內可被消化
C.水解的產物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
D.與淀粉一樣都屬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組成單位相同
答案 ACD
解析 纖維素不溶于水,人體內不具有纖維素酶,不能水解纖維素,B錯誤;纖維素的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分子,屬于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加熱條件下可以生成磚紅色沉淀,C正確;纖維素和淀粉都屬于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分子經過脫水縮合形成的多聚體,D正確。
14.如圖為動植物體內糖類分布圖,據圖分析回答:
(1)若A是多糖,B是二糖,則A是 ,B是 ,A主要分布在 中,是人和動物細胞重要的 物質。
(2)若C、D是二糖,且C是由2分子葡萄糖構成的,D是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構成的,則C是 ,D是 。
(3)若E、F是多糖,且E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F是植物體內的重要能源物質,則E是 ,F是 。
(4)用斐林試劑可以鑒定還原糖,斐林試劑是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 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 溶液混合配制而成的。
答案 (1)糖原 乳糖 肝臟和肌肉 能源 (2)麥芽糖 蔗糖 (3)纖維素 淀粉 (4)NaOH CuSO4
15.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由于儲存的物質變為可溶性糖從而使果實甜度增加。某興趣小組對此生理變化進行了初步探究:取未成熟香蕉果實若干放在適宜條件下讓其自然成熟,每天定時取10 g果肉研磨配制成100 mL待測樣液,并平均分為A、B兩份,分別用稀碘液和斐林試劑檢測,記錄顏色深淺的變化?;卮鹣铝袉栴}:
(1)樣液A用稀碘液檢測的目的是 ;樣液B用斐林試劑檢測的目的是 。
(2)斐林試劑使用時需NaOH與CuSO4按 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然后再加入組織樣液中,并 ,觀察顏色變化。
(3)根據預期結果在坐標圖中畫出兩種顏色的變化曲線。
答案 (1)檢測淀粉含量的變化 檢測還原糖含量的變化 (2)1∶1 在50~65 ℃條件下隔水加熱 (3)如圖所示
解析 (1)淀粉遇稀碘液變藍,使用稀碘液可以根據藍色的深淺來判斷淀粉含量的變化,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可以產生磚紅色沉淀,故使用斐林試劑可以用來檢測還原糖含量的變化。(2)斐林試劑需NaOH溶液與CuSO4溶液按1∶1比例混合而成,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時需要在50~65 ℃條件下隔水加熱才可以出現磚紅色沉淀。(3)在果實成熟過程中,隨時間延長,淀粉分解并轉化為還原糖,藍色逐漸變淺,磚紅色逐漸加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锡林浩特市| 洪洞县| 陇西县| 普洱| 西平县| 新乡市| 太保市| 铜鼓县| 岳阳市| 长宁区| 温宿县| 龙口市| 南华县| 吉隆县| 中江县| 宁远县| 东乡| 桓台县| 陆川县| 湘阴县| 阿合奇县| 独山县| 柏乡县| 根河市| 额敏县| 绍兴市| 确山县| 北京市| 杭锦后旗| 兴宁市| 无棣县| 彝良县| 长岭县| 临朐县| 蓝山县| 曲周县| 江油市| 凤山市| 长垣县|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