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設計頁年級 九年級 學科 化學 備課人 節次 1 時間教學 內容 空氣教學 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初步理解什么是純凈物、混合物,并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3.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操作,了解空氣的組成。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探究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難點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區分。教 學 環 節 設 計 學 生活 動一、導入新課師:空氣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在,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可對空氣的組成,相信大家都不十分的清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二、推進新課[過渡]因為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人們對空氣的認識比較晚。17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成分的物質,直到18世紀,通過對燃燒現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們才開始認識到空氣的復雜性。空氣的主要成分師: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呢?為了搞清楚這一問題,很多科學家都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國的化學家拉瓦錫,他借助天平,以液態的金屬汞作為研究對象,用定量的方法最終研究出了空氣的成分。思考,討論教案設計頁教學設計環節 [分析]拉瓦錫最早用實驗得出了結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實驗探究1.實驗導入師:下面仿照拉瓦錫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演示實驗2-1,并組織學生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的名稱;(2)實驗步驟:1)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然后夾好止水夾。 2)點燃紅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緊瓶塞,觀察現象。 3)待集氣瓶冷卻到常溫時,打開止水夾,觀察現象提問:① 盛放紅磷的集氣瓶內,除了水,還有什么?集氣瓶中我們把空氣分成了幾等分? ② 將紅磷點燃后放到集氣瓶里,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集氣瓶中是那些物質發生了反應?【板書】磷+氧氣 點燃→五氧化二磷③ 集氣瓶內原來裝入的水有 什么作用? ④ 猜想:把止水夾打開后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⑤ 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可以知 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再思考討論①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氧氣占空氣總體積1/5,為什么實驗中總少于1/5?②集氣瓶內還剩余紅磷嗎? 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為什么不能燃燒呢?2.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學 生活 動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集氣瓶,燃燒匙,帶導管的橡皮塞,止水,燒杯分組討論、交流教案設計頁[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實驗儀器的不斷精密化,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學家通過實驗一一發現。[結論]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強調]特別注意各成分的含量是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可以理解為每100體積的空氣中含氮氣78體積,氧氣21體積。另外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對穩定,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3.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可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注意:自然界的海水、河水中均存在一些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質,屬于混合物,而蒸餾水則屬于純凈物。[分析]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如氧氣、氮氣;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組成混合物的各物質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質,如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質。板書 設計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 (1)實驗現象(2)實驗原理: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實驗結論2.混合物與純凈物課后 反思 在本課題的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作演示實驗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主要是正確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發現實驗中的問題,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啟發下自主地分析實驗現象、原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優點在于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實驗原理,但不足的是學生不能夠親自動手做實驗,學生對實驗過程和步驟的記憶也就不夠深刻。第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