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分析】1.地位與作用:《質量守恒定律》一課在初中化學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以及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做好理論準備,因此本節課學習的質量守恒定律,對全部初中化學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知識類型與知識結構:由于質量守恒定律是我們進行定量研究的重要依據,所以本節重點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應用。同時由于分析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必須從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研究,所以本節難點是理解質量守恒定律。3.呈現方式與編排特點:(1)創設實驗情境,引入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相等的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改進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驗證,最后讓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2)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微觀的角度展示化學反應實質,幫助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從而突破難點。【學情分析】1.學生的認知基礎:在本課題之前,學生對化學變化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還具體學習了氧氣等有關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基本具備了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的基礎。2.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驗證實驗的裝置如何設計?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對任何化學變化都適用呢?3.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與積極性:由于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案的實施,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機會主動地體驗實驗探究過程,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三維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能正確說出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2.會對有關實驗進行操作并能對現象、結果進行分析和初步歸納二.過程和方法:1.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研究,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2.通過合作實驗操作以及合作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參與、傾聽、分享的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內涵的理解,體會化學變化中“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觀點;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質量守恒定律。【教學難點】理解“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含義【設計思想】學生經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水平,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只需啟發、點撥,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又由于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為克服認識的膚淺和片面,學習還必需采用合作交流的學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教學策略】1.教法依據:以建構主義認知理論為指導,在教師創設的一定問題情景中展開教學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師生間協作互動、平等對話,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2. 教學方法:在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中,采用實驗引探法,按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引導學生,學生親身經歷科學實驗探究,分析實驗結果,發現質量守恒定律,最終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三不變”。【教學過程設計】1、教具學具準備(1)實驗用品準備:藥品:白磷、鐵釘、硫酸銅溶液、碳酸鈉、鹽酸、鎂條等儀器:托盤天平、錐形瓶、燒杯、試管、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小試管、氣球、坩堝鉗等(2)媒體準備:教學設計、教學學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2、教學流程《質量守恒定律》教學流程圖3、教學過程教 學 程 序 備 注[預習課題]請同學們用3分鐘時間預習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復習提問] 1、請問什么是分子、原子?2、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學生回答]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再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引入新課]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其他物質產生,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和吸收。那么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學生探究實驗]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有什么變化?學生6人一小組,全班分為2大組,按下列實驗方案分組探究:A組:驗證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實 驗 步 驟實 驗 現 象解 釋 與 結 論1.在一個錐形瓶中加入少量白磷,用小氣球套在瓶口,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反應前物質的質量_____g2.將錐形瓶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白磷與氧氣開始反應,停止加熱,觀察實驗現象。3.待錐形瓶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到托盤天平上稱量,比較反應后物質的質量與反應前物質的質量的大小。反應后物質的質量______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填=、>、<)B組:驗證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實 驗 步 驟實 驗 現 象解 釋 與 結 論1.在一只燒杯中倒入10mL硫酸銅溶液,用一條細繩拴住一根鐵釘,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反應前物質的質量______g2.將鐵釘放入燒杯中,過一會兒,觀察實驗現象。3.將反應后的燒杯放到托盤天平上稱量,比較反應后物質的質量與反應前物質質量的大小。反應后物質的質量______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填=、>、<)[教師演示實驗]課本第92頁實驗1: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實驗2: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分析思考]1、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變化是不是沒有規律?你得出不同結論的實驗方案是否存在差異?2、測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是否變化的實驗一般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才比較準確?3、從實驗中,你最終得出什么結論?[反饋提問]有什么方法將剛才碳酸鈉粉末和稀鹽酸的反應處于封閉條件?[教師設問]錐形瓶瓶口套上氣球的方法行不行?[師生討論]將燒杯改用錐形瓶,然后在瓶口套上氣球后,比較稱量反應前后的物質總質量。(現象)反應中氣球脹大,指針偏向放砝碼一邊。[分析思考]1、這是為什么?2、你有沒有別的改進方法?(回答)1、由于氣球體積變大,空氣對它產生的浮力也變大,造成質量稱量時變小的結果。2、可以用軟塑料瓶或者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1. 定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強調:質量守恒定律中,應強調“參加反應”和“質量總和”。)[提出問題]為什么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會相等呢?(電腦投影)水電解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微觀動畫[分析討論](教師引導、啟發、分析、講述)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是反應物的分子發生破裂,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的分子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都不會改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板書)2、質量守恒的原因 分成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分子 原子 重新組成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過渡引入)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板書)3、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學生討論]蠟燭在燃燒時,越燒,蠟燭越短,質量也就越小,說明它不適合質量守恒定律,對嗎?為什么?[教師歸納]這種說法不對,因為蠟燭燃燒時,反應物是石蠟和氧氣,而產物為二氧化碳氣體和水蒸氣,石蠟和氧氣的質量和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和,但產物都以氣體形式散逸到空氣中,所以越燒,質量越輕,它是適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師小結] 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質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學變化遵循的普遍規律。[反饋練習]1.下列各項:①原子的數目;②分子的數目;③元素的種類;④物質的種類;⑤物質的分子個數;⑥各種原子的總數。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因為“質量守恒”,所以煤燃燒后產生的煤渣的質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質量相等.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鐵絲的質量增加了.C.100克酒精和100克水混合在一起后,質量等于200克,符合質量守恒定律.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質量等于其反應后生成水的質量.3.某化合物A.能發生如下反應:A+O2CO2+H2O,則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鏈接中考]1.(2011年湖北黃石,15題)(2分)將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種純凈物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加熱發生化學反應,經分析可知:反應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還含有一種新物質丁。則丁物質的質量是A.12g B.9g C. 4g D.17g 2.(2010年哈爾濱)(4分)如圖所示,將蠟燭和裝有堿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調平的天平左盤,往右盤加砝碼至天平平衡。點燃蠟燭,使燃燒產物全部被堿石灰吸收。⑴蠟燭燃燒過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盤_______逐漸下沉。⑵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教學反思] 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學習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這是化學變化中的基本規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規律。同時我們還感受和體會了一種探索知識的過程,初步學習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分析推理能力。[結術語] 在學習本課之后,那么在化學用語上能用什么形式來體現質量守恒定律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預習,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布置課后作業]1、P96頁第2、3、4題。2、預習新課P93—95頁第二部分內容。 3min2min2min12min為免學生取白磷過量造成危險,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實驗所需白磷放入錐形瓶中,并套上小氣球A組的實驗結果:白磷在燃燒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不變。B組的實驗結果: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不變。3min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實驗需要在密閉條件下進行。由于在前面紅磷的燃燒實驗中采取套氣球的方法,所以馬上會有學生提出錐形瓶瓶口套上氣球的方法。在學生發現這個方法與他們所想的結果不同時,再引導學生思考課本上的實驗內容。學生記錄、思考學生觀看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次強調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學生思考、討論學生討論學生聽講、記憶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再給出正確答案并根據情況講解。2min10min答案:D答案:B答案:碳元素和氫元素6min答案:A答案:⑴左盤⑵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反應物是蠟燭和空氣中的氧氣,生成物全部被堿石灰吸收,而原來的平衡左邊是蠟燭和堿石灰,沒包含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所以左盤會下沉。2min板書設計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質量守恒定律1.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質量守恒的原因 分成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分子 原子 重新組成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3、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