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通過知識回顧與再探究構建對二氧化碳的性質認知的體系2.解決實際問題(二)技能目標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學生設計、分析實驗現象以及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了解由淺入深的科學認識過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本節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指導生活,并學會從生活現象中認識和學習化學。2.關注環境,保護家園和人體健康的情感。3.通過小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4.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分析及實驗設計五、教學設計思路學生對二氧化碳并不陌生,在小學自然課及初中生物課上曾接觸過,在第一單元的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中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了探究,因此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將二氧化碳的性質系統起來,并且要培養學生研究認識物質的方法以及科學探究的方法。因此本節課設計成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主線,以學生探究實驗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同時學會探究化學知識的方法。六、教具準備用品:澄清石灰水、一礦泉水瓶(內充滿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試液、階梯蠟燭、蒸餾水、等儀器:酒精燈、帶導管的單孔塞、燒杯(250mL)、鑷子、試管、噴壺等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碳酸型飲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里面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作為引入學生回答 創設探究情境,激發探究欲望提問:二氧化碳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物質,到目前為止你所認識的二氧化碳是怎樣的呢?剛才同學們談了很多有二氧化碳的組成、性質、制取、結構等等。我們今天重點來學習下二氧化碳的性質。剛才同學們也談到了很多二氧化碳的性質,但有些凌亂,先請同學們在學案上總結下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學生討論、總結已學過的二氧化碳的性質······ 通過已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演示實驗:課本實驗: 1、向集滿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瓶中倒入約1/3體積的水。2、立即旋緊瓶蓋。3、振蕩。設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設問:二氧化碳溶解水的過程是否發生化學變化呢?演示實驗:1、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紫色石蕊試液。2、向其中的一支試管中加入塑料瓶中的液體約2mL,對比觀察液體的顏色。提出探究問題: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變紅了呢?學生觀察現象:礦泉水瓶的外形變癟學生思考討論其原因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學生提出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生成物學生設計實驗進行驗證:1、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花2、向第一朵小花噴水,觀察 3、將第二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 4、將第三朵小花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 通過探究性的教學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變色的本質,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將變紅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不要太近以免燒焦),觀察。觀察:小紅花又變成紫色結論: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生成物不穩定。 講述:通過剛才實驗我們得出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還能跟水反應。我們喝的很多飲料里就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提問:同學們能證明飲料里有二氧化碳嗎?講解: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的本質學生實驗驗證雪碧里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學習這個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這個反應的本質。除了雪碧,還有哪些飲料中含有碳酸呢?這一類飲料我們又稱之為碳酸型飲料,但這種飲料對青少年身體發育不利,所以少飲或不飲為宜。可樂、芬達、汽水······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在我們身邊,關愛學生健康成長。總結:通過剛才的幾個探究使用,我們對二氧化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了,我們再來重新歸納總結下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生重新思考、總結二氧化碳性質:再次讓學生構建對二氧化碳性質的認識講述:我們認識事物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其規律讓他更好的為人類服務。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那么多性質,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應用學習到的這些性質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① 海南島盛產椰樹,在工廠附近或者人口比較稠密的地方椰子顆粒往往比較大,而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顆粒卻比較小。村民也往往在椰子快成熟的時候在旁邊焚燒桔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② 燒杯里有一高一低2根蠟燭往里面傾倒二氧化碳那根蠟燭先熄滅;若是在這2根蠟燭上方罩一個燒杯又那根先熄滅?……小結:今天我們對二氧化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是我們今天對二氧化碳的認識也僅僅是階段性。還有更多的二氧化碳的知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下一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對環境的影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二氧化碳的欲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