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導學案學習目標:【核心素養】1. 政治認同:進一步加深對對外開放這基本國策的理解,增強對這一基本國策的高度認同。2.科學精神:認識到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國際形勢下,正確理解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要求。3.公共參與:結合貿易摩擦以及我國“經濟戰略”的實例,分析企業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以及提高對外貿易水平的具體措施。【教學重、難點】重點:1.我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舉措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必要性難點:1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2.堅持改革開放與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關系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做法自主預習: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 如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 為什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5.如何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課堂探究:由我國商務部支持投放的,在美國的廣告畫面中:一名晨練者俯身細鞋帶,運動鞋上寫著:"中國制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邊的冰箱上印著:"中國制造,融合法國風尚"。一名商務人士乘坐的飛機機身上寫著:"中國制造,全球工程師結晶"。思考:國際競爭中,中國制造有哪些優勢?(2)結合實際情況,談談當前中國制造走出國門面臨的挑戰,并為我國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提出建議。課堂探究答案分享:(1)“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優勢:中國產業鏈強大,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基礎設施優勢:“中國制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制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廣闊市場優勢: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生產;改革開放優勢:中國政府以巨大勇氣持續推進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市場環境良好;人力資源優勢: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正在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成長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等等。(2)“中國制造”的挑戰在制造業增加值率、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擁有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生產、高端產業占比、產品質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發展質量不夠高; 要素成本上升,傳統優勢逐步減弱;高品質、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夠;等等。(3)如何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無革,發展個性化、多樣化生產,優化供給結構;采用先進工藝和高質量標準,提高消費品質量;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