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肥料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2) 初步學會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1)學會如何成功地、有效地完成探究實驗和探究報告。(2)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知道化肥、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學種田”的道理。(2)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重點和難點重點:區分氮、磷、鉀肥的方法。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準備①儀器:試管、試管架、研缽、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②實物:常見化肥樣品。③電腦及投影儀。教學設計設置情景農作物生長時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如果缺少這些營養元素,農作物就會得“病”:圖片1:發黃的菜葉與正常的菜葉比較。圖片2:矮小的小麥植株與正常的小麥植株比較。圖片3:葉片邊緣發黃的大豆葉與正常的大豆葉比較。提出問題1.這三種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養分?2.展示三袋失去標簽的化肥樣品,同學們看能否施用呢?3.我們怎樣知道這些樣品是哪類化肥?(過渡)判斷物質,我們應該從它的典型的性質入手,我們一般先利用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呢?(學生:物理性質),我們經常利用哪些物理性質來區分物質呢?(學生: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三類化肥主要的物理性質。學生活動1.學生實驗探究一:分別觀察氮肥、磷肥、鉀肥實物、動手實驗,填寫下表: 氮肥 磷肥 鉀肥碳酸氫銨 氯化銨 磷礦粉 過磷酸鈣 硫酸鉀 氯化鉀狀態 氣味 溶解性 2.組內交流:交流觀察結果。3.展示觀察成果:學生完成實驗表格。(其他同學補充)。4.學生小結:從外觀上區分氮肥、磷肥、鉀肥的方法(教師點評)。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區分氮肥和鉀肥呢?學生活動1.分組實驗探究二: 取研細的氮肥(硫酸銨、氯化銨)、鉀肥(硫酸鉀、 氯化鉀) 各少量,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味?學生動手實驗,填寫下表: 氮肥 鉀肥硫酸銨 氯化銨 硫酸鉀 氯化鉀加熟石灰研磨 2.學生小結:區分氮肥、鉀肥的方法(教師點評)。解決問題:現在同學們用已有的知識檢驗一下這三袋化肥樣品能否給這些莊家治病?(學生動手實驗)9.展示結果:兩袋氮肥,一袋磷肥,把樣品標號寫在黑板上對應的“生病”植物的下方。問題拓展1.兩袋氮肥我們選擇哪種施用更好?我們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學生討論)提供信息:常見銨態氮肥的含氮量:硝酸銨 35% ; 氯化銨 26.2% ; 硫酸銨21.2% ;碳酸氫銨 17.7%; 尿素46.7%2.這兩袋氮肥樣品就是常見氮肥中的兩種,我們能不能確認一下是哪一種,從而選擇含氮量高的來施用呢?學生活動1.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區分常見的銨態氮肥呢?(應從不同的陰離子性質入手)2.分組實驗:取少量上述樣品加水溶解,依次滴加硝酸鋇溶液和硝酸銀溶液,觀察實驗現象。3.學生小結:區分硝酸銨、氯化銨、硫酸銨的方法(教師點評)。教師小結你們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了不同種化肥性質上的差異,你認為在施用化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課堂練習化肥的鑒別中考題 (2011)24.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識別化肥的探究活動。他們對氯化銨、碳酸氫銨、硫酸鉀、磷礦粉四種化肥的實驗探究步驟如下:(1)步驟一:取上述四種化肥各少量分別放入試管,觀察,從外觀上即可與其他化肥區分出來的是 。(2)步驟二:在裝有另外三種化肥的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有氣體產生的是 。(3)步驟三:再分別取少量未區分出的另外兩種化肥于研缽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放出的是 。由此可知,在使用該類化肥時,要避免與 (填“酸”或“堿”)性物質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有同學提出,氯化銨、硫酸鉀也可用下列某種物質進行區分,你認為可行的是 。A.硝酸鋇溶液 B.氯化鈉溶液C.酚酞溶液 D.稀鹽酸布置作業應用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鑒別常見的氮肥:氨水、碳酸氫銨、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尿素。并以框圖的形式描述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