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目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1)課標要求與分析 課程標準對于本課題的要求是:知道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知道可用鐵礦石煉鐵;認識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和回收金屬的重要性。分析:第一項維度目標是認知性目標,行為動詞是知道,學習內容是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第二項維度目標是認知性目標,行為動詞是知道,學習內容是可用鐵礦石煉鐵;第三項維度目標是認知性目標,行為動詞是認識,學習內容是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和回收金屬的重要性。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前兩節知識的延伸,與前兩節教材在內容上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對金屬腐蝕條件的探究,使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提出問題、設計方案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再介紹廢金屬的遺棄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從而樹立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的化學素養切實得到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學情分析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對“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質量守恒定律”等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實驗技能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小組內同學合作也較為默契,希望老師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才華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創造性愿望,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為進一步促使學生的探究習慣的養成,本課題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和驗證性實驗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策略第一次對物質進行較系統的探究,掌握金屬腐蝕的條件、影響生銹的外界因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由于學生對于實際生產過程并不了解,還需要教師的指導。重、難點: 課標要求知道一些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認識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和回收金屬的重要性。教材分析中指出本節教材是前兩節知識的延伸,與前兩節教材在內容上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對金屬腐蝕條件的探究,使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提出問題、設計方案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再介紹廢金屬的遺棄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從而樹立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通過對課標和教材的分析,確定重點為鐵的冶煉,以及有關鐵的銹蝕以及防護的“活動與探究”。課標要求知道可用鐵礦石煉鐵,學情中指出學生對于實際生產過程并不了解。通過對課標和學情的分析,確定難點為化學方程式中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知道常見的金屬(鐵、鋁等)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會根據化學方程式對含有某些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進行有關計算。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練鐵的原理,使學生認識化學原理對實際生產的指導作用。 通過對某些含有雜質的物質的計算,使學生把化學原理、計算和生產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 起,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我國古代練鐵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具 教學媒體:電腦平臺流程 教師活動【導入新課】展示生活中常見金屬材料的圖片以及生銹后的圖片金屬資源是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過渡】金屬元素在地殼中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提問】 我們已經知道了提取量最大的是鐵,那么鐵是如何從鐵礦石中冶煉出來的呢? 【實驗視頻】實驗室利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小結】實驗現象:紅色粉末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酒精燈上方有藍色火焰方程式: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過渡】那么在現實生活中,煉鐵廠里又是如何煉鐵的呢?【觀看工業煉鐵視頻】【小結】 1.煉鐵的原料:鐵礦石、焦碳、石灰石。 2.煉鐵原理: 3CO+Fe2O32Fe+3CO23. 焦炭的作用:提供溫度與還原劑【過渡】 在實際生產中,所用的原料或產物一般都是含有雜質的。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必然會涉及到雜質的計算問題。 【例題】用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多少噸? 【教師小結】 解題思路: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都是純物質的計算,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 【課堂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提出金屬銹蝕問題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學生思考學生觀察實驗,描述現象,思考原理,完成化學方程式。學生記錄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學生記錄學生思考:鐵礦石、生鐵、鋼等物質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思考含有雜質的物質如何來進行計算。 歸納解題思路完成整個解題過程。 學生練習板書設計 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一.鐵的冶煉 1. 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 設備:高爐 3. 原理:3CO+Fe2O32Fe+3CO2 現象:紅色變黑色,石灰水變渾濁。 二.涉及到雜質問題的計算作業情況預習教學后記 本課題涉及面很廣,包括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情況、鐵的冶煉、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金屬的腐蝕和防護,以及金屬資源的保護等,既有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又有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等情感領域的內容。。本課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對金屬材料和金屬的化學性質等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合理引導學生復習已有知識,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使學生構建補充完整的知識框架。本節課由常見金屬礦物的照片以及資料“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表引入,簡單介紹了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情況。 從組織教學的角度出發,本課通過學生用自己收集的材料,親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創新潛能,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動員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展示成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設置了一個懸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由設問把學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求知方向。通過例題的方式,把化學原理、計算和生產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活動成為有機的整體,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