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公開課教案課 題: 第二單元 課題3 制取氧氣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 制取氧氣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操作,學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動手制取氧氣。(3)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重點難點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及其操作方法。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實驗器材: 試管、藥匙、試管、酒精燈、鐵架臺、水槽、集氣瓶、火柴、小木條;5%過氧化氫溶液、氯酸鉀、高錳酸鉀、二氧化錳等一、做游戲,導入新課【體驗游戲】請同學們屏住呼吸,能屏多久?(全體同學參與并談感受。)【課件展示】氧氣用于動植物呼吸、醫療急救、金屬切割等圖片。(觀后談感受。)【提問】氧氣如何獲取呢?(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有工業制法和實驗室制法。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一)工業制取氧氣【課件展示】工業上需要的大量氧氣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1)原料:空氣;(2) 原理: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的不同;(3) 方法: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學生思考回答。)(二)實驗室制取氧氣實驗室常采用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氯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a. 實驗原理:高錳酸鉀—加熱—→ 錳酸鉀+ 二氧化錳+氧氣KMnO4 K2MnO4 MnO2 O2b.實驗裝置(見課本37頁裝置圖)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c. 實驗步驟:a).查: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b). 裝: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c). 定:先下后上,從左到右的順序。d). 點: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后加熱。e). 收: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或向上集氣法。f). 離:移離導氣管。g). 熄:熄滅酒精燈d.注意事項:a). 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b). 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產生的氣體排出。c). 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d). 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e). 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2.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實驗編號 現象 快慢①過氧化氫溶液②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③向停止反應的試管中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學生按表格內容進行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結論】在此反應中,二氧化錳只是改變了反應速率,質量和化學性質沒變。像這樣在化學反應里,改變了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一變,二不變”【演示】在小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滴入幾滴過氧化氫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氣需增加什么儀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試管作反應的容器?【展示】錐形瓶、廣口瓶、燒瓶【討論】若要持續添加過氧化氫溶液,應增加什么儀器?若要控制反應的速率應該用什么儀器,長頸漏斗還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1) (2) (3)引導學生比較三套裝置的優缺點三、課堂練習:課件展示四、課堂小結:通過本課題知道了哪部分是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掌握連接儀器,制取及收集氣體的方法。布置作業參見課本第41頁的課后練習與應用板書設計一、工業制取氧氣1.原料2.原理3.方法二、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1、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檢、裝、定、點、收、移、熄2、過氧化氫→ 水+氧氣3、氯酸鉀 → 氯化鉀+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