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原子的結構》教學設計模板教學分析課題與課標、教材的分析 本課題主要是在學生學習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內部構成、離子及介紹相對原子質量。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兩個單元學到的微觀知識及課外知識有限,而本課題內容又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生活經驗。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觀的感性知識,對于微觀的抽象知識則難以理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及排布規律; 3、初步學會分析書寫原子結構示意圖。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真觀察多媒體動畫和圖片培養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初步學會運用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 3、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重點 原子的構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會書寫原子結構示意圖難點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教學資源 實驗準備 拍攝模擬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視頻其他資源 電子的自白的錄音三、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與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探究一 原子是怎樣構成的?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原子的定義是什么?它的關鍵條件是什么?那么,不在化學變化中,原子還是最小的粒子嗎?原子可以再分嗎?它的內部結構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原子奇妙的內部世界吧!其實關于原子內部結構的探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就提出: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但是在經歷了將近一百年后的1897年,湯姆生在原子內部發現了電子,他認為電子像棗糕里的棗那樣鑲嵌在原子里面,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有復雜的結構。在1911年,盧瑟福通過一些精密的實驗證明在原子中心有一個極小的核,電子繞核做高速旋轉,人們終于拋棄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陳舊觀念。在原子結構的發現史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原子是實心球體嗎?那原子的體積大小怎樣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圖片:一個原子與一個乒乓球相比,就相當于一個乒乓球與整個地球相比??梢?,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板書:原子的結構觀看原子結構平面圖,得出原子的構成。 質子(﹢) 原子核 (﹢)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原子內部的某些粒子是帶電的,那么為什么整個原子卻不帶電呢?請同學們以碳原子為例思考并討論一下。教師講解: 6個質子(6﹢)一個碳原子(C) 6個電子(6﹣) 6個中子(0)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提問:什么叫核電荷數?緊接著追問:那核電荷數與質子數有什么關系呢?教師結合原子內部結構的平面圖板書講解:質子數 原子核 1個 1﹢ 2個 2﹢而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就是核電荷數,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的構成,那么構成原子的這些微粒在數量上有什么規律呢?接下來請同學們翻開教材53頁,觀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數目,你能找出哪些規律?教師進行點評。 A同學回答: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關鍵條件是在化學變化中。同學回答:不是。學生們分組討論。學生從書中查找并回答: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簡稱核電荷數。學生思考。同學們分組完成任務。學生們回答:原子中:1、核電荷數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氫原子沒有中子)3、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原子不同,質子數不同。 溫故知新,引入新課通過介紹原子結構的探索之路,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9:20-9:35探究二 核外電子是怎樣運動的? 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子是很小的,其實里面的原子核就更小了。展示圖片:原子核在原子中就相當于一只小螞蟻在一個大型的體育場中,可見原子中的原子核是很小的,那么核外很大的空間就留給了電子。老師想同學一定也很想認識一下電子這位朋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電子的自白吧。(播放聲音軟件)。教師播放原子的核外電子運動的模擬動畫。講解核外電子是在核外固定的區域內做高速運動的,尤其是多電子的原子內,按電子所具有能量高低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分層運動,我們把這種分層運動又叫做分層排布。為了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化學中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運動。教師以鈉原子為例來講解書寫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步驟和注意事項。要求同學們試著練習寫出氧原子、硫原子、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教師進行指導糾正。 同學們帶著好奇心認真聽著電子的自我介紹。同學們認真觀看。同學們認真書寫。同學們分組認真討論交流總結。。 通過播放電子自我介紹的聲音,以形象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了電子。 9:35–9:50探究三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有什么規律?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54頁,分組觀察圖3 12中部分原子結構示意圖,并結合ppt中的提示找出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有什么規律? 教師進行指引補充。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9:50-10:00課堂練習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搶答,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評價。比一比速度、準確度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核這些粒子中,選擇合適的答案,填在空格上。(1)不顯電性的粒子有:(2)帶正電的粒子有:(3)帶負電的粒子有:(4)構成原子的微粒有: 10:00- 10:03課堂小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2、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⑴第一層最多容納 2 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 8 個電子。 (2)最外層不超過 8 個電子,只有1層的不超過 2 個電子。 10:03-10:05課后作業 教材57頁 1、2、3板書設計 課題2 原子的結構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 原子核 (﹢)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四、教學反思由于原子這種微觀粒子既看不到也摸不著,如果直接講解原子的構成,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課題可以增加一些活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自制或借鑒一些關于微觀粒子運動變化的三維動畫,這樣既能誘發學生想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具體化,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核內質子所帶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