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氧氣(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記住氧氣的物理性質和氧氣的化學性質(與硫、木炭、鐵絲反應表達式和反應現象)。2、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一些化學反應現象。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及動手實驗能力。2.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會分析實驗信息并從中歸納得出結論。3.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描述及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學習重點:描述硫、碳、鐵等物質與氧氣反應時的現象教學方法:自學法、信息反饋法教學模式:激趣導入—自主學習—互動明理—運用提升—檢測過關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二、自主學習【自學指導1】氧氣的物理性質1、自學范圍:閱讀課本P33,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2、自學方式:自學法3、自學時間:2分鐘4、自學要求:在氧氣的物理性質下面劃線。學生交流、討論。5、、學生自學,教師巡視6、互動明理【自學指導2】氧氣的化學性質1、自學范圍:閱讀P34-35頁2、自學方式:自學法3、自學時間:6分鐘4、自學要求:5、、學生自學,教師巡視6、互動明理,觀察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⑴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現象:(2)硫的燃燒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色火焰,在純氧氣中燃燒產生 __________色火焰,都產生有______氣味的氣體。文字表達式(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燃燒完后向瓶中加入適量澄清石灰水;現象:木炭 ________ 燃燒,發出_____ 光,澄清石灰水________。文字表達式(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象:_________燃燒、________,生成 _______色固體。文字表達式:討論1.硫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2.硫的燃燒實驗對環境有沒有影響?集氣瓶中的水有什么作用?(提示:二氧化硫可溶于水)3.鐵絲燃燒實驗中,瓶底裝少許的水或細沙,目的是什么?4.怎樣檢驗一瓶氣體是空氣還是氧氣?當堂訓練1、下列關于氧氣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B.氧氣在低溫、高壓時能變為液體或固體C.氧氣極易溶于水D.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炭燃燒后生成黑色固體B.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C.紅磷在空氣中不能燃燒D.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3、物質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顏色、狀態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點、沸點4、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一定發生的現象是( )A.生成固體物質 B.生成氣體物質C.放出熱量 D.發出白光5、下列物質中,不含氧氣的是( )A.二氧化碳 B.自然界的水中C.潔凈的空氣 D.液氧中考鏈接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空氣中體積分數約占21%的是A.二氧化碳 B.氮氣 C.氧氣 D.稀有氣體2.下列物質中不能在氧氣里燃燒的是A、氮氣 B、木炭 C、紅磷 D、鐵3.空氣中含量較多且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是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4 .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能供給呼吸 B.化學性質比較穩定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5.今年冰島火山噴發對歐洲多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A.氧氣 B.二氧化硫 C.火山灰 D.一氧化碳6..下列化學反應與實驗現象相符合的是( )A.硫在空氣中燃燒——藍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D.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氧氣7.. 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氧氣可用于煉鋼B.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氧氣瓶中,木條復燃C.實驗室可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D.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氧化鐵8.用燃燒法除去密閉容器中空氣里的氧氣,從而來測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應選擇下列物質中的 ( )A.細鐵絲 B.紅磷 C.硫粉 D.木炭課堂小結1.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態氧都是淡藍色。2.氧氣的化學性質:(1)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現象: (2)硫的燃燒(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