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活動設計第 課時 總第 個教學設計課題:制取氧氣1 【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分解反應,催化劑的概念;知道實驗室可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或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了解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及原理;知道工業上大量制取氧氣的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思考分析,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閱讀資料,了解工業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教學重點】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教學難點】催化劑的概念【教學準備】制取氧氣的各藥品、儀器【教學方法】實驗演示法教 學 預 案 教學改進與隨記導【展示】兩瓶無色氣體,是空氣和氧氣,怎樣鑒別呢?【演示】學生上臺演示。(用帶火星的木條)【設問】那這瓶氧氣是怎樣制得的呢?探【實驗】把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 (1)加熱試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氣。 (2)用帶火星的木條伸人集氣瓶中檢驗。 【交流】 實驗現象現象原因(1)瓶內水減少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產生氧氣(2)木條復燃【實驗】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加入二氧化錳的原因探究 (1)在試管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將帶火星的木條伸人試管,觀察木條是否燃燒 (2)向上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人試管,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編號現 象原 因(1)木條不復燃放出氧氣的量很少(2)木條復燃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遇二氧化錳時能較快分解放出氧氣展1、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固體,加熱后能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一氧氣,同時還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2.過氧化氫在常溫下能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 水+氧氣3、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這一反應的催化劑。(1).這種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點撥】1.催化劑的本質:“一變二不變”。 2.催化劑的物理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可能改變。 3.催化劑的作用是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即可使反應速度加快,也可以使之變慢。 4.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5.離開化學反應就不存在催化劑。練1、某學生在實驗室設計了五種制取氧氣時使用藥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②將氯酸鉀加熱③將高錳酸鉀加熱④將高錳酸鉀和氯酸鉀混合加熱⑤將二氧化錳加熱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⑤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測1、工業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 )A.加熱氯酸鉀 B.加熱高錳酸鉀C.分離液態空氣 D.加熱二氧化錳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應B.動植物的呼吸過程是一種緩慢氧化C.紅磷易發生自燃D.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3、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 )A.反應都很劇烈 B.反應時都發光、放熱C.都屬于氧化反應 D.都需要達到著火點教學反思:加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