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授課教師:呂書生http://www.21cnjy.com/考點12:酸堿鹽的推斷酸堿鹽的推斷(一)------敘述型推斷題敘述性推斷題,顧名思義,就是題中涉及物質的性質、用途及實驗內容和現象通過文字描述出來,解這一類推斷題一定要抓住關鍵性字眼,如物質特殊性質、用途,涉及反應是否生成有色沉淀,沉淀是否溶解于酸,溶液是否有色等。解題方法:1、找準“題眼”,全題兼顧,找到題目的突破口,并把題目的關鍵信息標注在題中。2、“順藤摸瓜”:根據找到的題目突破口,進行順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盡量先寫在題目上,進而全面解答。3、自我驗證: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題中進行檢驗,確定答案得到正確性。4、 若題目指出某物質是常見的酸,則試著用 HCl 或 H2SO4進行推導。5、若 題 目指 出 某物 質 是 常見 的 堿 ,則 試 著 用 NaOH 或Ca(OH)2 進行推導。6、若題目指出某物質是常見的鹽,則試著用 NaCl 或 Na2CO3或 NaHCO3或 CaCO3 進行推導。典例分析:例1、A、B、C、D為四種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通常狀況下,A、B為液體,C、D為固體。A是生命之源和寶貴的自然資源;B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又是實驗室常用的燃料;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主要來源于C物質,C遇碘變藍色;D是一種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固體干燥劑,與A反應后放出大量的熱能使A成為蒸氣。請回答(1)B的俗稱是 ,C的名稱是 ;(2)寫出D遇到A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屬于 反應。解析:A是生命之源和寶貴的自然資源說明A是水;B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又是實驗室常用的燃料,可知是酒精;C遇碘變藍色是特征顏色,說明C是淀粉;D是一種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固體干燥劑,可知D是生石灰。答案(1)酒精 淀粉(2)CaO+H2O=Ca(OH)2 化合反應例2、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小組為確定白色粉末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I)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震蕩,得到無色透明溶液;(II)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鹽酸,有氣泡產生。(提示:Na2CO3的水溶液呈堿性)(1)該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質?可能含有什么物質?(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是否存在,還需要做什么實驗?請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解析:硫酸銅水溶液呈藍色,所以混合物 中沒有硫酸銅;由于所得溶液無色透明,所以碳酸鈉與氯化鋇不能共存;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的是碳酸鈉,故有碳酸鈉沒有氯化鋇,無法確定是否有氫氧化鈉。由于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所以不能用指示劑驗證是否有氫氧化鈉,通常用中性氯化鈣或氯化鋇先將碳酸鈉除去再加酚酞指示劑。參考答案:(1)肯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2)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靜置,然后取上層清夜滴加酚酞試液。酸堿鹽的推斷(二)------網絡型推斷題網絡型推斷題,一般以一個中心為主,向四周發散,形成一個整體,以考查酸、堿、鹽、單質和氧化物等的主要性質。典例分析:例1、A是鈉的氧化物,B、C、D、E是初中常見的鹽。下圖是這些物質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及反應條件已省略。(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C ,E 。(2)A → 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可用D制燒堿,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析:本題是以A為中心的知識發散,根據A是鈉的氧化物,可知是氧化鈉或過氧化鈉,結合B、C、D、E是初中常見的鹽,可順利推導出結果。參考答案(1)NaNO3 NaCl(2)Na2O+H2SO4=Na2SO4+H2O(3)Ca(OH)2+Na2CO3=2NaOH+CaCO3↓例2、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下圖是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其中無色溶液X是( )A.稀鹽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鈉溶液解析:因為X既能與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堿還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說明X是酸類物質。故選C。例3、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X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化合物,請回答:(1)試寫出X與Na2CO3反應的實驗現象: 。(2)如圖所示的三個反應中,有一個不屬于復分解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解析:由于X既能與酸反應還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它應該屬于堿類物質。初中化學中常見的堿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則X應該是氫氧化鈣。參考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2)Ca(OH)2+CO2=CaCO3↓+H2O酸堿鹽的推斷(三)------框圖型推斷題框圖型推斷題是將所要推斷的物質,通過一定的符號、文字加方框形成前后連貫的一種推斷題。一般一定有規律,關鍵是找出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從特征反應或典型現象、重要物質等找到,可以順推法、逆推法、中間一點突破法,或綜合運用以上方法 。典例分析:例1、下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和部分產物已省略),其中A為鈉鹽,B、C常溫下是無色氣體,X、Y均為黑色粉末,D為紅色金屬單質,F在常溫下為液態氧化物。試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A含有三種元素,則A的俗稱是 ;F的化學式為 。(2)上述物質轉化過程中,B+X → C屬于的反應類型是 。(3)指出C的一種用途: ;寫出C+Y → D的化學方程式: 。(4)若反應E → F為中和反應,則E的化學式為 。答案(1)純堿(蘇打) H2O(2)化合反應(3)作燃料或冶金CO+CuO = Cu+CO2(4)NaOH解析:根據A是鈉鹽,既能與酸反應,也能與堿反應,確定A為碳酸鈉;D為紅色金屬單質,應該為銅;F為常溫下的液態氧化物,應該是水,由此說明E → F可能是酸堿中和反應,也可能是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加熱例2、下圖中的A~I表示幾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純凈物,且分別是由H、C、O、S、Cl、Na、Ca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其中A、E、H是氧化物;A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60%;I俗稱小蘇打。C、I分別與足量F反應的生成物相同,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寫出I的化學式 ,E的化學式 。(2)在C物質的水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呈 色 。(3)寫出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G發生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由于I為小蘇打,所以為碳酸氫鈉,而C和F反應產物和I與F反應產物相同,說明C為碳酸鈉;而A為氧化物,且氧元素為60%,根據給定元素可以推斷應該是三氧化硫;由于B與A反應,說明B 為堿;而B能夠轉化為C(碳酸鈉),且D為堿,也能轉化為B,所以B為堿,為氫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氫氧化鈉都能和F反應,則F為酸(鹽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氫鈉能夠轉化為H,H為氧化物,所以為二氧化碳,而D確定是堿,所以為氫氧化鈣,G為碳酸鈣,而E為水。答案(1)NaHCO3、H2O;紅;(2)SO3+2NaOH=Na2SO4+ H2O(3)CaCO3 = CaO+CO2↑高溫其他考點制作過程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世紀教育網微課(考點12:酸堿鹽的推斷).mp4 21世紀教育網微課(考點12:酸堿鹽的推斷).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