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復習學案【課標要求】2.2 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2.3 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自主學習】總議題:如何從收入分配中品味獲得感?1.如何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學習計劃。2.探究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意義和途徑。3.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4.調研不同類型企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討論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5.了解我國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科學評價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初步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6.從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角度,尤其是社會進步的角度,審視改革開放以來個人收入分配的變化,探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與個人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與理論自信。【議學情境】一、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建設好強大的內需市場、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的關鍵一招。為此有必要深化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一方面繼續做大蛋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發揮好政府的再分配作用,“促中、保低、抑高”,調整邊際消費傾向、改善消費預期,為促進和擴大消費創造條件。結合視頻2-4-1、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思考,林毅夫說“共同富裕是全球人民的夢想,但只有中國敢說出口”,中國為什么敢說出口,要如何做得到?二、社會保障如何為人民安康托底?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明確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全面建成”并“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結合視頻2-4-2、材料,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知識,思考怎樣更好發揮社會保障作用,為人民安康托底?【典例精練】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中國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們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縱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中國脫貧攻堅對世界的意義”為題寫篇小論文。要求言簡意賅,150字左右。【知識結構】答案:示例:首先,中國的減貧成就是世界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推進世界減貧進程,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中國的減貧成就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要貢獻。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脫貧攻堅的成效成為中國人權事業進步最顯著的標志,體現了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切實貢獻。再次,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減貧經驗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最后,中國積極傳播和分享減貧經驗并推進減貧領域的國際合作,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方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