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1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題位于九年級化學上冊起始部分,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化學活動與探究實驗。學生在化學課的第一節課上對化學學科有了一個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質并不清楚,通過這節課將對這個問題有個完整的認識;同時在這節課中,學生將會與化學實驗第一次親密接觸,怎樣進行實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將會直接影響到以后實驗探究的學習。因此,本課是化學實驗的基礎,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題通過兩個探究活動來加深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這兩個探究活動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本課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學生通過對蠟燭在燃燒前、燃燒時和熄滅后三個階段的觀察,著重培養他們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進行設計簡單實驗的嘗試;并從中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二、教學設計思路三、教案課 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2、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重 點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難 點 激發學生探究的情趣。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探究、啟發、比較、歸納。儀器、用品 蠟燭、火柴、小燒杯、小刀、澄清石灰水、小竹簽、滴管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創設情景】演示煙火燃燒的情景【引入課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講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觀察是實驗的基本方法 聽講思考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認識到對于學習化學來說,實驗非常重要。【引言】觀察是實驗的基本方法,學會觀察化學實驗現象,在化學科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利用人體感覺器官——視、聽、嗅、觸來進行觀察實驗。那如何進行觀察呢?【幻燈片投影】如何進行實驗觀察?今天我們選擇大家非常熟悉的蠟燭及其燃燒的現象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生聆聽 引出問題,明確任務【點燃蠟燭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讓學生學會探究物質的物理性質。體驗實驗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點燃蠟燭時】引導學生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現象。教師巡回指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學生觀察燃燒過程1、取一根小竹簽平放入火焰中,2~3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結論 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化學思想。【蠟燭熄滅后】教師指導學生實驗。組織學生展示探究成果。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分析、交流及得出結論 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討論交流,再探究】對于有的組在交流中提出“異常情況”,請同學們各抒已見。并組織學生繼續探究。 學生交流、討論。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通過這個探究活動,你認為探究活動中應注意關注哪些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 通過小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二、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學習化學知識三、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關注物質的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和現象教學反思一、教材的處理1. 本節課是學生正式接觸化學實驗的第一課,教師抓住蠟燭燃燒的“前”、“中”、“后”三個環節,讓“觀察”貫通始終,這樣就將學習方法和觀察能力的培養寓于“過程”之中。2. 本節課的另一特點是教師對學生匯報交流中的“異常情況”,組織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內容有力地淡化了“書本權威”,而強化了學生主體。二、實驗改進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在這節課的探究活動中,對實驗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進:1. 為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我給每個活動小組提供的蠟燭不是完全一樣的。2. 在探究蠟燭火焰溫度的活動中,我準備了比火柴梗粗一點的竹簽供學生使用,可以防止部分學生因為控制不好時間而引燃火柴梗。三、教學機智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問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比如:“蠟燭有毒嘛?蠟燭和封裝藥丸的蠟是一樣的嗎?”“老師,我們這組蠟燭的顏色和他們的不同,里面加了什么東西?”“老師,我發現沒有棉芯的石蠟只會熔化,不會燃燒。”這些問題雖然不能在課堂上馬上解決,但對他們的積極性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課后和他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這節課中,老師“講”占用的時間要適中,占用時間多,學生交流討論就不可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探究結果,不能激勵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的“幫助”要適度,既不能處處幫助,限制學生的發揮;又不能完全失控,任憑學生隨意活動。簡述觀察的要領,引出探究任務。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簡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性。引導學生探究蠟燭燃燒的“前”、“中”、“后”三個環節,讓“觀察”貫通始終,將學習方法和觀察能力的培養寓于“過程”之中。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生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認知體系。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再探究。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