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化學九年級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主要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學生分析: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上來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了很多有關CO2的現象和知識,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滅火器里有CO2等。從學生心理特征上來看,初三的學生已處于青春發育期,對外界事物及現象充滿了好奇心。學習CO2,可以從學生迫切希望了解CO2到底是一種什么物質的愿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學習難度看,學生對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它使石蕊變紅,不容易理解。如按課本上的實驗,學生很難弄明白為什么要如此設計,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設計先將礦泉水瓶內的液體 滴在石蕊試紙上,從它的變化讓學生分析,猜測可能是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水使石蕊變紅,一步步引導學生設計出實驗,以求達到初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3.設計思想:CO2是繼O2之后的又一重要氣體。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就有所接觸,但是對CO2學生并不能從化學的角度去認識。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CO2的性質提出一些大膽的猜測,組織學生實驗探究,并發現新問題: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從而引發學生的再次探究。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使學生初步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會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能與水反應。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性實驗和對比實驗,培養學生猜測、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等等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物質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獲得親自參與探究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實踐能力。5.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6.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新課 1分鐘 [提問]我們每天吸進的是什么氣體?呼出的有什么氣體? 快速回顧相關內容并回答。 引出本節課的內容:二氧化碳。提出問題猜測性質 2分鐘 [設問]誰來說一說生活或學習中與CO2有關的事例?[過渡]可見CO2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提問]你估計CO2大概有哪些性質? 交流、發言,可能的回答:①炭燃燒產生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CO2 ③汽水中有CO2 ④滅火器里有CO2 ⑤CO2用于人工降雨 ⑥溫室效應等。交流猜測: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能溶于水。 將學生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學習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根據事實做出合理的猜測。二氧化碳的性質 學生實驗驗證猜測 6分鐘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觀察顏色、狀態、聞氣味。燃著的木條放入二氧化碳氣體的瓶內,向兩只高矮不同燃燒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學生分析實驗現象,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 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驗證猜測。二氧化碳的性質 創設情景 3分鐘 [提問]打開汽水瓶蓋時,有什么現象?如何證明是二氧化碳?教師演示[過渡]真是這樣嗎?請同學們做課本實驗6-5在充滿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瓶里加入大約100毫升水,振蕩。 學生回答:有氣泡,是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學生觀察、描述現象:石灰水變渾濁。可能是二氧化碳溶在了水里。學生實驗,學生聽到塑料瓶發出的聲響、觀察到瓶壁變癟的現象很新奇。 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興趣,溫故知新設計實驗。讓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化,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交流等能力。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二氧化碳的性質 討論提出問題分析 3分鐘 [提問]為什么變癟?說出理由?[啟發] 該同學認為瓶壁變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有沒有不同看法?引導學生猜測變癟的可能因素 CO2溶于水變癟 CO2與水反應[設問]究竟二氧化碳與水有沒有反應呢? 學生思考、回答。有學生回答:變癟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造成的。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二氧化碳的性質 實驗探究引申問題 20分鐘 介紹石蕊及其特性,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將醋酸、鹽酸分別滴在石蕊試紙上。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將礦泉水瓶里的液體滴在石蕊試紙上。從變紅的事實,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猜測變紅的原因,設計實驗方案。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驗證假設。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獲得結論酸使石蕊變紅。學生實驗,觀察到變紅的現象。猜測①酸使石蕊變紅②二氧化碳使石蕊變紅③水使石蕊變紅實驗方案①將石蕊試紙放入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瓶內②將蒸餾水滴在石蕊試紙上。學生分組實驗、交流、分析獲得結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紅。 讓學生對酸使石蕊變紅的性質有感性認識,為隨后的實驗探究奠定基礎。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做出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驗證,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分析實驗中的意外現象 1分鐘 [講述]有同學將石蕊放進CO2里石蕊變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討論回答:是CO2氣體不夠干燥。 培養學生善于捕捉實驗中的意外現象,并學會分析。問題解析 2分鐘 瓶壁變癟的主要原因是CO2溶于水造成的。CO2是能溶于水。 學生回答。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小結填表 2分鐘 教師小結。 學生填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