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的內容。在此之前,已經認識了一些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再加上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具備了對燃燒現象及滅火原理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本節課是對之前所學過的“燃燒”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對以后將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二、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燃燒現象比較熟悉,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燃燒所需的條件并不完全子解,有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關于燃燒的知識。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火場自救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②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火場逃生的自救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實驗探究活動,體驗實驗探究過程的樂趣激起對化學的學習欲望;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四、教學重點、難點①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難點:對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五、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教師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熊熊的火焰過后,手帕竟然完好無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順勢導入什么是燃燒和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生:同學們看到小魔術后,非常激動,課堂氛圍很活躍。師:通過小魔術引入今天的新課,同時給學生講述什么是火,進而提到燃燒,讓學生閱讀課本后,在導學案上寫出燃燒的定義。生:閱讀課本后,認真完成導學案后,積極起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師:提出問題“怎么才能燃燒呢?”(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1、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一: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1】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木條和玻璃棒 木條燃燒,玻璃棒不燃燒 燃燒需要可燃物師:教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生:用剛學的知識加以解釋,加深對燃燒的條件的理解。同時得出,燃燒需要可燃物,并填寫在導學案上。實驗二、教師演示 “紅磷與白磷燃燒的實驗”師:演示 “紅磷與白磷燃燒的實驗”,演示中引導學生觀察。生:將觀察到的現象填在導學案上,并用知識加以解釋,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后總結出燃燒所需的條件。板書:一:燃燒的條件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師:老師強調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燃燒,缺一不燃燒。過渡:學習燃燒的條件之后,我將同學們帶入下個內容,給學生敘述燃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當將演變成無情的火災。如何更好的利用火造福人類,減少由于火而帶來的悲劇和損失呢?師:設置場景:“滅火大比拼給”——將若干根蠟燭點燃,旁邊事先準備好一些器材(小剪刀、課本、抹布,水等)。我們暫且用這幾根燃著的蠟燭代表無情地火災現場,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這些蠟燭熄滅。引導學生分析上述過程中同學們采用的滅火方法利用了什么原理?哪種方法更合理?生:學生思考后紛紛爭搶著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上臺演示,同時小組內其他同學說出他們滅火的原理,最后在一起總結滅火的原理和滅火的根本。板書:二、滅火的原理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一下滅火的根本是破壞燃燒的條件。(三).聯系實際過渡:化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學學習化學是要放到現實生活中加以運用的。如果在生活中我們如果遇到真正的火災怎么辦呢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看火場逃生視頻,然后總結火場逃生自救的方法。生:同學們認真觀看,仔細思索著。師:我們知道了自救的方法,但還必須做事什么重要的事呢?生:撥打火警電話119(四)、課堂小結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總結本節課學到些什么。生: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 3、消防安全知識(五)、趣味練習同學們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做導學案上的練習題。課后作業預習教材有關滅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簡易滅火器。七、板書設計燃燒和滅火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的方法:1、要有可燃物; 1、隔離可燃物;2、可燃物要與氧氣 2、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充分接觸;3、溫度要達到可燃 3、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物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