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剛石、石墨和C60(第二課時)預習提示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高溫時的化學活動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高溫時的化學活動性;(1) 通過實驗認識碳的用途。重點難點(1)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2)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實驗、討論教學準備[圖6-1] [圖6-2] [圖6-3] [圖6-4] [實驗6-7]所需的有關器材及藥品教學過程二、碳的化學性質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設問]我國古代用墨寫的字、繪的畫,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卻不褪色,說明了什么性質呢?引出課題。(板書:二、碳的化學性質 1.穩(wěn)定性) 聯(lián)系實驗,領會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 由實踐得真理提問引入新課 木制的電線桿在埋入地下前,將其表面燒焦的目的是什么?碳在常溫下性質穩(wěn)定,那么在點燃的情況下會怎樣呢?如何檢驗燃燒產物? 思考,討論回答:碳的穩(wěn)定性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它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講解演示實驗 碳在氧氣中燃燒,如果氧氣量充足時,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如果氧氣量不充足時產物主要是一氧化碳;提問:煤爐中煤在燃燒不充分時有什么物質生成?此時的火焰是什么顏色?演示碳還原氧化銅補實驗,引導不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化學反應實質分析:碳還原氧化銅反應中,碳奪取氧化銅中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銅失去氧生成銅。提問:什么叫氧化還原反應?碳有什么性質? 1結合實際回答:生成一氧化碳,火焰為藍色。2 規(guī)范書寫化不學方程式:3學生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閱讀教材,尋求答案 讓學生學會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比分析并總結 不學生總結并填寫下表 化學性質 化學方程式對應用途 討論交流形成共識 學會用比較法分析和總結問題。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形成共識 課堂小結 [小結]通過對比分析、對比實驗,根據(jù)碳的化學性質和用途,說明物質性質和用途的關系。(性質決定用途;反之,用途體現(xiàn)了性質。) 分組討論;交流體會;總結歸納 將所學的知識升華,形成理論課后作業(yè)課本P109 3、5、6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