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案一、課題分析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本課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燃燒的圖象引入,進一步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讓學生從實驗觀察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從而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再由學生探討分析得出滅火的原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思考掌握知識,激發了思維的火花,產生了心理上的“高峰體驗”,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新價值和獲得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化學的強烈欲望。“醉翁之意不在酒”,讓學生探究燃燒的條件雖是本節的重點,但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為重要。只要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了很好的認識,通過分析,稍微推一推就能輕松地得出滅火的原理。二、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1、了解燃燒的涵義;2、認識燃燒的條件;3、知道滅火的原理。(二)能力目標1、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2、通過對滅火原理的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情感目標1、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實踐的精神;3、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學重、難點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通過探究,學生討論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問題討論法五、教具準備幻燈片、視頻片段、六、教學過程引入:(視頻)師: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火。 師:古人通過鉆木取火,火是燃燒的一種現象,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哪位能結合生活舉例?生:(鼓勵學生發言) 師:什么是燃燒呢?(投影) 燃燒: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師: 燃燒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燃燒呢?我們一起來試驗探究。(投影) 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視頻) 師:有些物質能夠燃燒,有些物質卻很難燃燒,以上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生: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投影) 驗證學生的回答并板書【演示實驗】在一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放入一小塊白磷,并在燒杯上蓋一銅片,銅片上一端放紅磷,一端放白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并討論)(投影) 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了,而紅磷沒有燃燒?師:(引導學生回答)是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嗎?(投影) 溫度達到著火點(投影) 討論:上述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了,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這又是為什么?是因為沒有可燃物?還是溫度不夠?生:缺少氧氣(或空氣)(投影) 若給熱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或空氣,白磷會燃燒嗎?【演示實驗】用試管罩住熱水中的白磷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給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投影)師: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你能總結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嗎?(鼓勵性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投影) 驗證學生的回答(視頻) 燃燒能夠造福于人類,但若燃燒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那么有沒有必要討論一下如何滅火呢?師:同學們可以從燃燒的條件方面思考。師:以上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其實他們的理由就是滅火的原理。提問:哪位來總結一下滅火的原理?(投影)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提問:哪位同學能根據滅火的原理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滅火方法。生:(略)師:若火災很大時,我們應該怎么辦?生:撥打119師:滅火器是常用的滅火器材之一,你知道滅火器的原理嗎?(視頻)滅火器的原理【演示實驗】演示自制的滅火器課堂練習:(備用)1、 為什么燃著的火柴一吹就滅,而爐火卻越吹越旺?2、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的軍隊點燃戰船,熊熊燃燒的戰船借助東風直沖曹軍的木船,使曹軍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據燃燒的條件填寫:曹軍的木船是 ,木船燃燒的條件是 , 。3、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火反而會燒的更旺,為什么?作業布置:1、課后閱讀課本127頁“常見滅火器”;2、 課本131頁“習題”教學反思:(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