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課型:復習課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有關酸、堿、鹽的知識特別是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是中學化學中的重要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廣泛,在中考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教學目標】從化學基本反應類型角度歸納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從化學基本反應類型角度歸納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利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習過程】一、問題導學:本節課是從化學基本反應類型角度歸納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因此“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以及反應發生的條件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所以設置了2個問題來導入學習。二、合作學習: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從酸堿鹽在實際中的運用著手(以化學方程式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糾錯中,復習一些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然后再通過討論、歸納出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并強調化學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培養、體現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三、分層達標:安排了兩個不同類型的題目來達到分層達標的目的。其中:通過第1題的訓練,主要是強化學生對于“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這2個置換反應的掌握。通過第2題的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從復分解反應的實質角度(特殊離子對的結合)以及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歸納,得出相應的結論,從而更好地掌握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以及如何判斷一個化學反應是否屬于復分解反應。四、檢測、拓展、延伸:選擇了一個框圖形式的題目來檢測一下這節課的復習效果,這個題目本身難度不大,只是在題目中設置了一個小小的“絆腳石”―――氧化鈣與水的反應,如果學生能順利搬開這塊“絆腳石”,這個題目就能迎刃而解。另外,分三種情況討論D中含有的溶質,是這個題目中的另一個小小的難點。最后設置了一個“思考題”,是對這個題目進行了延伸,意在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與評價實驗方案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中的重點。五、反饋:通過一節課的復習,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速度與正確率都明顯提高了,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思路也基本掌握。展望:再安排2節課的復習與訓練,絕大多數學生對于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應該能很好地掌握與運用。六、板書設計:酸、堿、鹽的化學性質:1、金屬+ 酸→ 鹽 + 氫氣2、金屬+ 鹽→ 新金屬 + 新鹽3、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4、酸 + 堿→ 鹽 + 水5、酸 + 鹽→ 新酸 + 新鹽6、堿 + 鹽→ 新堿 + 新鹽7、鹽 + 鹽→ 兩種新鹽8、堿 + 非金屬氧化物→鹽 + 水 ◆不屬于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