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液的濃度(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溶液組成的一種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2、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二)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對比分析等方法獲取信息,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培養。(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樂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體會化學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習的興趣。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的建立及其簡單計算;2、教學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運用。三、教法學法教法:實驗探究法、講授法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四、教學儀器用品和藥品天平、燒杯、藥匙、玻璃棒、無水硫酸銅、氯化鈉。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活動內容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合作探究建立概念(感知概念)活動探究一(形成概念)(規范概念)(鞏固概念)化學計算活動探究二活動探究三總結歸納 課堂小結隨堂檢測: 【引入】言多必 (鹽多必咸) 展示圖片:學校菜湯咸呆了我和我們的小伙伴,如果你是廚師應該怎么辦?引入----課題3 溶液的濃度活動一:實驗探究【投影】實驗9-7 在室溫下,向四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20ml、20ml、10ml和30ml的水,然后分別加入0.1g、1g、1g和1.5g無水硫酸銅,振蕩,使其全溶解,比較四種溶液的顏色。【提問】哪種溶液最濃?哪種溶液最稀?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溶液濃度有多種表示方法,如初中階段比較常用的表示法: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家以后在高中階段會學另一種表示法:物質的量濃度。 通過強調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比,分母是溶液的質量,即溶質加溶劑的質量,質量單位要統一。活動二:完成活動一中的表格1燒杯編號顏色比較溶劑質量/g溶質質量/g 活動三:實驗9-8在室溫下,根據下表規定的質量配制氯化鈉溶液 ,觀察現象(是否全部溶解),并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序號溶質質量/g溶劑質量/g溶質質量分數11090220903208042050 該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怎樣求,與溶解度有何聯系與區別?討論:已知20°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克。有人說:20°時食鹽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6%。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1、知識歸納一、溶質的質量分數 1.定義: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2.定義式: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作業:完成學案上的練習。 ppt展示 【學生回答】言多必失加水稀釋! 【學生實驗】學生活動:觀察、比較、討論、合作探究。【展示】第一杯最稀:顏色最淺;溶質質量/溶劑質量=0.1:20值最小;溶質質量/溶液質量=0.1:20.1值最小。第三杯最濃:顏色最深;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10值最大;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11值最大。第二杯和第四杯一樣濃。 歸納得出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意義。【學生活動】完成表格1溶液質量/g溶質質量分數完成表格2溶質質量/g溶液質量/g溶質質量分數120.10.5%214.8%35012%4320%展示 書寫在學案上表格(3)。20℃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克。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6%表示意義20℃時,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克食鹽。100 g溶液中含36克溶質。2、學生談體會與收獲 結合生活場景,配趣味性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入新課! 通過對教材中實驗的改進,讓學生知道濃稀表示溶液較為初略,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對比分析,特別是第2、4份溶液顏色相同,但溶質、溶劑的質量都不等,學生分析得出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相等,使學生感知濃度、溶劑和溶質三者的關系。 通過學生分析硫酸銅溶液濃稀的依據,形成概念,會由衷地感到學以致用的,喜悅,進一步激發求知熱情,事半功倍。 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表格,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鞏固概念。 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表格,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的變式計算,鞏固概念 討論固體溶解度與其同溫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了解溶劑和溶液不能混淆。 促進學生加深理解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突破教學的難點,應盡可能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其間,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對概念理解、應用的模糊或錯誤認識,并采用討論的方法予以澄清、糾正。提高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能力學生自己談收獲,增強學習興趣,了解化學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及時反饋,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板書設計:課題3 溶質的質量分數一、溶質的質量分數1.定義: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2.定義式: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教學反思1、花較多的時間在實驗概念的理解及運用上。好像教師活動偏少了,增加第二課時進度上的壓力。實際上相反,概念教學一定要讓學生主動、充分參與,教師引導,學生推出、理解、運用概念,這樣后面的教學便水到渠成,事半功倍。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探索者,讓學習成為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3、遵循“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了解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通過提問和圖片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情景通過教材改進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感知、形成、規范和鞏固概念。建立概念化學計算學生計算,理解和鞏固。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形成本課知識網絡。歸納總結本課核心內容練習。課堂練習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